漫客文学 > 其他小说 > 青涩情缘 > 第1章 两地牵挂(五十二)

第1章 两地牵挂(五十二)

    五十二



    文秀听了唐英莉的这些经历,觉得唐英莉跟自己像是一类人,都是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好的人,不去敷衍了事,而是争取做到最好。www.czyefang.cc



    唐英莉回来又喝了几口水,感慨地说:“农村的生活真是苦,我在城里长大,即使是困难时期,也没有下乡的时候吃苦。主要就是吃的差,一年几乎吃不到白面,有黄面窝头就不错了,黑面窝头也经常吃。冬天的时候有咸菜吃就不错了,夏天的蔬菜基本上是煮着吃的,几乎不放油,只放点盐,有咸味就中了。我想,虽然没受过这样的苦,但是只要人家能坚持住,我也能坚持住。就这样,我坚持了五年。这五年里,我曾经动摇过,我觉得,在那样的环境里,如果没人怀疑、没人动摇就怪了,谁愿意在那样的环境里生活呢?可是,我又想到,我才到这里生活没多久,那些农民比我们知青的生活更苦,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呢?唉,不敢想啊。我每次回家,都多少带一些好吃的回来,可是我看见我教的那些孩子们,我觉得他们似乎要这样过一辈子,我就不忍心,我就把我带来的相对好吃一点的食物都分给孩子们,让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里还有比玉米、黄豆、红薯更好吃的东西。几年过去了,其实山里的孩子们仍然有许多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但愿他们以后会走出来。”文秀听了,知道这是贫穷造成的,贫穷限制了孩子们的脚步,使他们无法走出来,他们看不见外面的世界,也没法想象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文秀也听佩轩说过,他在高考过线体检之前,没有去过县城,没钱,就没必要去了,来回两块钱的车票钱没有必要花;自行车都没有,八、九十里路靠两条腿走过去太辛苦了。去了县城又怎么样?手里没钱,什么也买不了,还去干什么?没必要嘛。那里可是大平原啊,不像林县山区,贫穷一样限制了人的脚步、人的想象。当然,还有另一个因素,就是不允许人们到处跑,到哪里去都需要介绍信,一般是需要大队和公社盖章的介绍信,没有介绍信,就寸步难行。文秀还想到,佩轩在上大学之前就是这样一个从来没有走出二十里之外的农村小伙子,可是他喜欢读书,通过读书了解了外面的世界,甚至了解到外国的情况,可是他却走不出方圆二十里的圈子,尽管那是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



    唐英莉歉意地说:“文秀妹妹,我说的远了,对不起,让你听烦了吧?”文秀摇头说:“没有,我喜欢听,听了长见识,大姐请说下去,我洗耳恭听。”唐英莉随便说:“那我就说下去了。我下乡的时候就像你差不多现在的年龄,还是个少女,可是经历了那样的磨练,慢慢地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因为很难看到希望,那时候运动一个接着一个,说话、做事都要很注意。在那样的环境里,很少见到暖人心的事。这个时候,离我不远的农场有一个男知青经常来找我,一来二去,两个人就有点那个意思了,在没有其他希望的时候,如果有爱情来点燃希望也不失为相互取暖的方式,于是两个人就羞羞答答地恋爱了,那时候的人比较保守,连拉拉手也不敢,尤其是女孩,更不敢越雷池半步,两个人只是在一起说说话。时间长了,男孩就想进一步,也就是拉拉手而已,就这我也不敢,他对我山盟海誓,声称会永远爱我,我才没有阻挡他的拥抱。可是他回农场之后我马上就后悔让他拥抱了,我觉得时机远未成熟,以后不能再这样了。可是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很难拒绝他的拥抱。但是他想进一步的想法被我严厉拒绝了,我不再进一步迁就他。”唐英莉自己说着就脸红了,尽管她已经结了婚、有了孩子,但是说起少女时候的事仍然很害羞。同时,她也很注意观察文秀的反应,她看到文秀在听到这些恋爱时的稍亲密一点的动作时,脸有点红,显出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这是没有接触过男人的少女的一般反应,她由此判断文秀还没有接触过男人,应该还没有男朋友,没有谈恋爱。



    文秀静静地听着,等着唐英莉说下去,唐英莉继续说:“这个知青的父亲原来是地区重工局的局长,后来被打成了‘走资派’,靠边站了。后来他父亲又恢复了职务,他就被招工招走了,临走的时候,再三向我保证,他回去就想办法把我也招回去,并要......要我为他付出,我心里忐忑不安,最终还是拒绝了他,但是我允许他吻了我,那是我的初吻,今天的年轻男女也许不太在乎拥吻了,可是那时候我可是非常在乎的,我当然盼着他来把我也招回到城里去。他回到城里之后,一开始经常给我写信,我接到他的信就特别高兴。可是信的内容越来越少,收到信的间隔时间越来越长,三、四个月以后,就再也收不到他的信了,我给他写信,再也收不到回信。我走到洹水河边,真想一死了之,突然又一想,我为这样一个薄情寡义的人去死,值吗?太不值了!我就这样突然想通了。于是又回到学校,痛哭一场,继续教孩子们读书。我带着孩子们,在学校附近的山坳里,开一点荒地,种一些蔬菜,我吃不完,就分给孩子们拿回家。秋天,我去打柴,预备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