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盘,说疫情前售价13万一平方米,疫情后开发商把之前预留的一些单位放出来卖。可能想盘活资金。受到低迷市场的影响,现在优惠后不到7万一平方米。蒋芳在朋友推荐下去看一下房。带她看房的那个中介兴致勃勃,很想成交。
蒋芳当时看了户型和地段也有些的动心,她也想为儿子买一套婚房,可能五六年后儿子就会用得到。那就要考虑是否有学位,是否是住宅类型,产权还有多少年?她当天看了好几小时,问了很多相关的问题。
之后又问身边的人脉,了解这个楼盘。她从其他渠道了解到这个楼盘不属于住宅性质,没有学位。这个有点遗憾,影响她做决定,她犹豫了。
没几天就有邻居给她推荐了这个壹利丰的的理财产品。她并不了解,但是听那个邻居说,买这个产品的人都好疯狂,有的还贷款去买。这引起蒋芳的兴趣。
蒋芳自己去和这个邻居了解。这个邻居是个90后家庭主妇,六七年年没有上班,带着两个孩子,老公是个It男。她婚前买了房子在内地。现在家里一个人赚钱,她用钱都比较节省。老公每个月就给她一张信用卡,她只能去能用信用卡的地方消费。
她花费的每一笔钱用途老公都能够看到,为此两人还曾为用钱过多而吵架。她不过是给自己开了健身卡和美容美发卡,当时就被老公责怪乱花钱。她感觉自己过着这种要伸手要钱的日子,很不自在。
一次在小区里带孩子,她在电梯认识了一个大姐,看她雍容华贵,非常淡定,感觉已经实现财富自由了。那个大姐夸两个孩子很可爱。她们因此认识了。
之后几次在小区见到,搭讪几次后就慢慢熟起来。她才知道这个大姐是在壹利丰上班。他们以前要去上班要自己先买他们的理财产品超过10万。这个大姐和她不经意聊起来自己的收获。
原来这个大姐多年前是做直销的,曾经还在他们小区门口开过一个体验店。疫情前,他们经营不下去了。2020年,他老公抵押了一套房子,还不上了。他想不通,就在他们小区顶楼跳下去了。
她当时想起来曾经买过一份有身故保障的保险,就去帮老公办了理赔,获得了600万理赔金。她也是通过朋友了解这个壹利丰,她可能心动了,就一下子把600万都投了三年三倍的那种方案。到了2023年,疫情已经结束,经济在恢复。这个大姐之前投的那个产品到期了,她把利息1300万领了出来留了500万在里面继续投。
她的这个个案吸引了很多身边朋友,他们也跟着她投,有的人投了之后就跟她去上班了。听说她现在是个业务总监,每个月拿佣金和管理收入有30多万。蒋芳当时觉得这么夸张,半信半疑。她也投资过很多金融产品,炒过股,都没有听说过有这么高收益。她决定去他们公司了解看看。
蒋芳感觉林丽比较谨慎仔细,就和她说了这个事情,希望她去帮看看有什么破绽。林丽刚好有空,就跟着去了。他们到了一个超甲级写字楼,上去后发现这个公司没有什么办公人员,全是清一色的会客室,中式的装修风格,家具都是比较有质感的。蒋芳见到她约的那个大姐,茶室里已经有几个中年妇女在里面。
原来她们都是这个公司的客户,也是业务员。其中还有个大姐说感觉林丽很眼熟,她说自己曾经在林丽他们保险公司做过五年,之后出来了。难怪会觉得眼熟。
这几个人中,这个做过保险的大姐给林丽她们俩讲他们的公司、老板、产品。他们的董事长被神化了,说是一个宇宙大神,他道家弟子居然能预测中国股市走向。这些人之所以对这个公司和产品深信不疑,因为他们投资了十几年确实拿到了收益。
她们眼中那个大神,说在公司每个月就领2万元工资作为生活费,不买房不买车,早年离婚了,没有家庭,专心于他们这个事业。这些人将神乎其神,说他们的 总部在东北长白山,那里还建了类似金字塔一样的金碧辉煌的寺庙。
他们在当地收购了一个度假区,建了度假的别墅。在当地他们还有生产什么肽的保健品,为当地人提供了上百万的就业岗位,每年贡献很多当地的税收。
林丽感觉这逻辑就是惯用的销售逻辑,讲公司,讲远景,讲自己。接着这大姐带她们去吃饭,说请她们吃饭。饭桌上,她们五六个业务员坐下来,就在说自己的投资经历。
那个做过保险的说她当时投了18万就进来,现在每个月领利息,就相当于养老金。她离婚了,女儿在英国读书,她现在还要赚钱给女儿。她们在席间还在透露这边销售佣金比较高,三年三倍的产品佣金大概17%。
蒋芳和林丽就只是听着,没有表现兴趣。那几个人又开始讲故事。坐在林丽身边的那个中年大姐,声音很大,感觉文化水平可能不是太高。
她说以前她是做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