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 21 章

,曼菊两个奉上茶,又有小丫头恭敬地带方妈妈到侧屋用茶,以备传唤。

    “夫人万福。”

    周氏林氏两个款款进来,请安落座。

    “夫人为伯府操劳,咱们也唯有尽心,只是大事上,不敢擅专,还得烦您拿主意。”

    林姨娘一副玲珑脾性,在哪儿都混得开。

    她知道柳枝此时忙着府外产业的事儿,早就把需要她拿主意的大小事务按主次列成了单子,笑盈盈地奉上。

    “是... ...妾愚钝,夫人和林妹妹辛苦。”

    周姨娘沉默老实,不大会说话,胆子也小,生怕自己给别人添乱。

    这回她被林姨娘一并拉过来,也只勉强说出一句,向柳枝一笑,安静坐着。

    “您听她说呢,周姐姐才是最妥帖的那个。”

    林姨娘见她这么说,心里叹一声,脸上却笑,赶紧指指呈上的单子,朝柳枝道。

    “就前阵子田庄上来的土产,是周姐姐带着蒲稍儿亲自清点入库的,要没她们,我可只剩下给方妈妈她们添乱了。”

    周姨娘确实是个很会照顾人的细腻性子,也向来是个最沉默的,跟她们坐一块喝茶说话,总是最不起眼的那个。

    是以在邀功的事儿上,林姨娘必得拉上周姨娘一块。

    “两位姐姐都是聪明人,都辛苦,这阵子忙完,我还得好好儿答谢你们。”

    柳枝自然知道林姨娘是什么意思,爽朗一笑,把她们让进临水的碧纱橱里,含笑正拿叉杆顶开了窗,初秋的清风带水进来,光亮也好。

    几人围坐一起,柳枝跟林姨娘在案上把库单等物件排开,一同商议伯府中秋宴的事儿,且中秋过后,重阳也得预备上。

    周姨娘识字不多,就戴上顶针,                                                支开绣绷,继续忙手里的绣活。

    比起喜怒无常的老夫人,几个姨娘确实更亲近这位新掌事的少夫人。

    她们几人围坐一起,足足一个多时辰,,小厨房那边过来问柳枝要不要传饭,她们还没挑好堂会要请的班子。

    柳枝扫了眼案上的自鸣钟,竟已是戌正时分,赶紧叫小厨房送些餐点过来。

    “林姨娘不吃辣的,给周姨娘添道暖汤,别忘了蒲稍儿的糖饽饽... ...嗯?”

    她吩咐帮厨的几人备饭,这才想起,今儿一直没见着平时最活泛的蒲稍。

    “蒲稍儿竟没和你们一道?以往这个时辰,她至少得过来两趟了。是不是府中灶上太忙了。”

    酉初晚饭一趟,戌正宵夜一趟。

    柳枝记得,她们碧霄庭的饭食改制之后,蒲稍这姑娘几乎每天都在饭点过来帮厨,顺便在这儿把自己的饭也解决了,再掏点零嘴回院。

    碧霄庭上下对这定时刷新出来的姑娘早习惯了,今天竟然一直不见她过来。

    “哦,不是,她出府了。”

    “前阵子庄子上来信,说蒲稍家中有事,您和将军都不在府里,她做完活,就向老夫人告假,回家去了。”

    林姨娘也才刚想起来,一面继续核对中秋宴的席位,一面应着。

    “唔,是什么事?”

    “似是... ...乔迁的喜事?”

    周姨娘举绣棚朝柳枝身上比了比,轻声回道。

    她正预备着给柳枝几人做过年的衣裳,大红绫底上的富贵长寿图已绣好大半,牡丹灿烂,山雀灵俏,远远瞧着,一团喜气。

    “那挺好,回头也给她传个话,家里事慢慢忙就行,府中咱们几个也尽够了。”

    柳枝点头,目光却停在了周姨娘手上的绣绷上,忽然一亮。

    她怎么忘了,这伯府上还有个这样的能人。

    不开玩笑地说,周姨娘的绣技... ...比绣坊中的绣匠们强出一大截。

    “周姐姐,您手艺这么精妙,光给我们绣衣裳,实在可惜了,不如... ...”

    若是周姨娘能到绣坊处帮忙,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

    柳枝正想跟周姨娘说这事,嘴张了张,又愣生生止住了。

    “嗯?少夫人... ...有何吩咐?”

    周姨娘被她这模样吓了一跳,赶紧撂下绣绷,站起身来,后退了半步朝人施礼。

    柳枝看着周姨娘有些惊疑的模样,才猛然察觉,她们平时相处其实很少,这个人的底细,她其实不怎么知道。

    绣坊是私产,不太好张扬,哪怕柳枝帮着陆钊打理,也不好贸然加人进去。

    这事儿还得亲自问过才行。

    柳枝沉默一瞬,才笑盈盈地拉着周姨娘坐下,

    “我这儿盘算着在城外西街多开家成衣铺,届时还想请周姐姐过去掌掌眼才好。”

    “夫人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