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专打感情牌

    松江大学老校区不大,当时全国也没几个清北那么大校园面积。m.moxiangshu.com



    东楼女宿舍楼,西楼男宿舍楼,其他就是教学楼和食堂。



    马林是单位推荐学员领33块钱工资,没有人民助学金,自然没有伙食费和津贴。



    一般甲等助学金有19.5到22.5不等的钱和补贴,有30多斤粮票,还可以申领棉被。



    到食堂换了5块钱饭票,今天迎新食堂有红烧肉,3毛一份,素包子5分加一两粮票,江城物价不低。按理说学校比外面国营饭店要便宜,那外面红烧肉要卖到4毛多钱了。



    (关于物价问题,各省各地都不一样,烟酒定价都不一样。)



    红烧肉、四个素包子,一碟萝卜干咸菜,食堂有免费刷锅水一样的汤,马林思考半天,去打了一份小米粥。



    再回到宿舍时候,人齐了,八人寝全部住满。



    下铺三个老生仲必成、宋涛、王亮是哲学系,马林上铺孙志刚刚好也是外语系的。



    其他三个上铺外语系包松河,中文系庞世友和叶春荣。



    三个哲学系,三个外语系,两个中文系。



    大家互相自我介绍一番,都是东三省,包松河是蒙东的。



    没有聚餐一说,都穷,发的补贴还有寄回家的。马林也没说自己是单位推荐领工资,遭人嫉恨。



    下午去图书馆溜达一圈,学生证还没办下来,没学生证办不了阅览证和借书证,完美的证件闭环。



    没学生证食堂怎么可以换饭票?



    很多大学在新世纪以后才有电子饭卡,对于食堂来说谁给的钱不是钱呢。



    马林走出学校,陆陆续续还有新生报到,绕着松江大学走一圈,想着要不开个小饭馆,又一想,这时期大学生消费实力……不行。



    挣钱难!



    抢黑市?不行,省城的黑市幕后势力太大。



    闲逛一下午的马林压根不担心自己的外语学习,强大的记忆力,还有细微控制的声带肌和声带韧带,他可以模仿伦敦郊区和佛罗里达疯子声音。



    前世的英语老师是沪市知青,非常标准的教材读音,五十多岁退休还回沪进了一家外企。



    所以自己的英语要捡起来也不难,以后开个新西方也不错,教培挣钱啊。



    松江大学外语系前身是1950年开设的俄语专修科,1960年成立外文系,目前有英、日、俄三个专业。



    马林选了英语专业。



    日语,想起某位宝鸡同学(不点名了),当年为了看懂动作小电影剧情自学日语,还去考了一个N3,遇到另一个N1用日语背出师表,两个人日语吵架,关中出才子。



    “师父。”



    马林想得入神,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没回头就应声,“罗敷啊,你到这边办事?”



    罗敷脑门一层细汗,神色有点羞涩,“听说师父来读书,我过来看看……看看你还有什么需要添置的东西。”



    “都准备好了,啥都不缺,正好晚上跟我小徒弟一起吃个饭,明天开学典礼然后领书,29号开始上课就忙了。”



    “师父,周末我陪你买点东西吧。”



    马林不太喜欢这种感觉,不管前世还是穿书他都是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中考高考报到都是自己独来独往。



    冷不丁有人关怀备至,有点别扭。



    “先吃饭吧。”



    附近有两个小饭馆一个国营饭店,罗敷没进去,带他在胡同里七拐八拐进了一个小院。



    “师父,这家的锅包肉一绝,我哥带我来吃过,一般人不知道呢。”



    “你哥?”



    “嗯,他66年考进松江大学,经常在这附近找吃的。那时候他手上钱不多,就找便宜还量大的地方吃饭,这是杨大姨在家里开的小吃店,基本就是附近学生来吃,不接待外人。”



    还真不是饭馆,小屋里就四张桌子,中间的空只能侧着身子过。



    罗敷冲着窗户喊:“杨大姨,我要锅包肉、炒饭、凉拌猪头肉、凉拌明太鱼。”



    半人高白门帘一挑,出来一个圆脸妇女,笑起来很有感染力,“谁啊,这么早吃饭?呀,小罗啊,你都多暂没来看大姨了,大姨可想你了。”(多暂-多长时间)



    这大姨会说话,生意弄的跟母亲盼游子归来似的,专打感情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