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思想工作

    别看小丰村的日子过的红火,实际上新朝刚立,秩序重建,底层的百姓最是艰难。m.zhongyuege.cc



    除了小丰村以外的百姓,日子过的尤为困难,哪怕是如今有了一年的收成,不用交赋税,也没有好到哪里去。饥一顿饱一顿是常事,时常有人在田野里挖野菜吃。



    而小丰村周围是大家最眼馋的地方,想来野菜一定肥壮,可惜没人敢来。



    在小丰村人自己眼里,他们依旧是普通的平头百姓,可在周围人的眼里,他们早已经不是一个阶层的人,是老爷,是乡绅,是和他们格格不入的人。



    他们羡慕小丰村的生活,却又打心眼里觉着自己无法达到那种成就,根本原因是他们裹足不前,没有胆量。



    好在总有人脑子转的快,找机会和罗三舅搭上了话,请求他将双季轮作的技术教授给他们。



    罗三舅自无不可。实际上自从圣上将他们村的粮种全部收缴他就看出来了,无论是种植方法还是粮种的改良,都将迎来一系列的变化。



    他自己是苦过的人,当然能理解百姓的不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只要有人愿意学,他没什么问题。



    来找他的是邻近村子的村长,前期的一切沟通都水到渠成,罗三舅甚至连他们的育苗问题都帮忙解决了。



    可这件事在执行阶段,偏偏出了问题。



    百姓们不愿意尝试,固步自封,宣传工作陷入僵局。



    实在是没有办法,先头找他的村长只能再次求助罗三舅,让他去村里帮忙做做大家的思想工作。



    如此,罗三舅就成了十里八村的名人。



    不是在演讲就是在演讲的路上,他甚至自我嘲解,朝廷应该给他颁发个奖励,不然对不起他的辛苦。



    有人可能要问了,罗三舅书都没读过几天,演讲能讲出什么内容?



    要是这么想,你可就错了。



    罗三舅这次要面对的是百姓,普通百姓那也是大字都不识几个的,咬文嚼字对他们反而没用。



    说是演讲,其实罗三舅是在讲故事,主要讲他们在山里的那段日子。讲他们对怀初没来由的信任,以及种双季粮食前后的对比。



    你还别说,以前各村长吆喝半天没人行动,罗三舅的这种宣传方式反倒让许多人口风有了松动。



    一个村子眼看着有效,其他的闻风而动,都找上了门来。



    怀初预计的育苗棚从一个飞速的增长为三个、四个……



    前面我们就说了,固有的印象让附近村子的人对小丰村从来都是近而远之,一段时间以来,小丰村在这一片都是超然物外的存在,和周围村子的来往几乎为零。



    罗三舅的演说让大家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小丰村,他们的过去原来和自己并没有不同,他们也曾经这么苦过?



    这样的过去瞬间拉近了大家的关系,其后罗三舅再去村里的时候,大家看到他热情了不少。



    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他说的话终于有人听了。



    从开始的抗拒,到身份认同,再到后面的有人好奇提问,罗三舅脚底都快磨破皮。



    这一过程他自己也收获了不少,毫不夸张的说,这件事情上,他比自己家村子费的心思都多。



    有人可能会问,又不是自己人,这么劳心劳力,至于吗?



    罗三舅其实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甚至最开始各村村长让他去给村民做思想工作时,他本着去去就回的想法的。



    可他看到的是什么?



    吃菜糊糊头都抬不起来的婴儿,衣不蔽体的孩童,还有把自己生生饿死就为省一口粮给孩子们的老人。



    有些苦难不亲眼所见,是很难体会的。



    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了村长为何一定拜托他上门帮着宣传。



    若不抓紧生产更多的粮食,这样的悲剧还会不断的发生。他突然就对双季轮作这项技术的价值有了切身体会。



    也就是在这一刻,使命感油然而生,没有人能坐视死亡不管,接下来他全身心的投入到宣传中,甚至比村长都尽职尽责。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越来越多的人被他说动,决定下半年种小麦试试。



    只要有人愿意试,自然会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



    粮食这个东西它不像别的,一耽误就是一季。



    为了更多人不浪费这一季的时间,罗三舅几乎是日日都在往外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