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其他小说 > 历史追光者 > 第29章 秦始皇长眠骊山脚下

第29章 秦始皇长眠骊山脚下

宦官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每一次发声都小心翼翼,声音颤抖,生怕露出丝毫破绽。他们深知,一旦被发现,便是灭顶之灾。

    

    在隐瞒皇帝死讯的艰难过程中,大臣们的心理活动复杂而沉重。赵高时刻谋划着如何利用这一局势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他在黑暗中窥视着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准备随时出击。

    

    李斯则在良知与权欲之间苦苦挣扎,一方面对赵高的阴谋心怀不满,另一方面又害怕反抗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其他大臣们有的忠诚不二,一心想着如何顺利将皇帝的遗体护送回咸阳,以保帝国的稳定;有的则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盘算着在即将到来的权力更迭中如何攀附新贵,保全自身。

    

    东巡队伍日夜兼程,急切地朝着咸阳的方向前进。从沙丘到骊山脚下,路途遥远且充满艰难险阻。

    

    为了加快行程,赵高、李斯调遣了最精锐的士兵护送车队。他们避开了主要的官道,选择了一些较为偏僻但相对安全的小路。士兵们个个神色紧张,警惕着四周的一举一动。

    

    道路崎岖不平,车辆时常陷入泥泞之中。加之天气变化无常,时而暴雨倾盆,让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车辆难以前行;时而烈日炎炎,烤炙着大地,让人酷热难耐。

    

    在艰难的行进中,大臣们和士兵们都疲惫不堪,心中怀着对皇帝的敬畏和对帝国的忠诚。

    

    终于,经过了数十个日夜的艰难跋涉,东巡队伍抵达了骊山脚下。氛围紧张而肃穆。赵高、李斯等大臣们的心情复杂至极,既有对秦始皇突然去世的惶恐,又有着对未来局势的深深忧虑。

    

    他们首先要做的便是安排秦始皇的葬礼。这是一项极其艰巨且必须秘密进行的任务。葬礼的筹备工作紧张而有序地展开。

    

    工匠们日夜赶工,完善骊山陵的最后细节;负责礼仪的官员们则按照秦朝的最高规格,精心策划着每一个葬礼环节。

    

    赵高的内心充满了不安和野心的交织。秦始皇的离世对他来说既是危机也是机遇。他恐慌于一旦事情败露,自己可能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但同时又野心勃勃地企图借助这个混乱的局面掌控更多的权力。暗自盘算着如何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胜出。

    

    李斯则陷入了极度的矛盾和焦虑之中。他深知秦始皇的去世意味着秦朝即将面临巨大的变革,而自己作为丞相,责任重大。

    

    一方面,他对秦始皇的突然驾崩感到无比的震惊和悲痛,毕竟他曾在秦始皇的麾下为秦朝的繁荣贡献了诸多心力;

    

    另一方面,他又担忧自己的政治生涯会因这场变故而受到影响,害怕在新的权力格局中失去地位。

    

    葬礼的具体过程繁琐而庄重。秦始皇的遗体被小心翼翼地安放进早已准备好的豪华棺椁之中,棺椁周围摆满了奇珍异宝。

    

    无数的兵马俑整齐排列,仿佛在为他们的帝王守护最后的安宁。葬礼的仪式上,香烟袅袅,哀乐低回,大臣们皆身着素服,表情凝重。

    

    在秦始皇死后,此时的秦朝,已经因为秦始皇的离世和赵高、李斯的阴谋而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

    

    赵高、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扶胡亥继位,扶苏是在接到赵高和李斯伪造的秦始皇赐死诏书后自杀而亡。

    

    扶苏为人宽厚仁义,素有贤名,在政见上与秦始皇多有不同。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扶苏曾多次劝谏,触怒秦始皇,被派往北方上郡监督蒙恬的军队。

    

    扶苏接到赐死诏书后,尽管蒙恬劝他确认诏书真伪,但扶苏认为父赐子死,子不得不死,于是不听蒙恬劝阻,最终自杀身亡。苏,这位素有贤名、深受百姓和大臣们爱戴的长子,就这样含冤而死。这一阴谋的得逞,使得秦朝的政治局势急剧恶化。

    

    胡亥继位后,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实行了一系列残暴的统治。他陷害忠良,诛杀大臣,使得秦朝的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激化。百姓们在沉重的赋税和徭役下,生活苦不堪言,纷纷揭竿而起。

    

    李斯的政治生涯可谓波折起伏。起初,他被赵高的阴谋所裹挟,参与了篡改遗诏、扶胡亥继位的阴谋。在胡亥继位初期,李斯试图凭借自己的才能和经验,继续为秦朝的稳定和发展出谋划策。

    

    然而,胡亥的昏庸无能和赵高的专权使得朝政日益混乱。李斯的建议多次被忽视,他的权力逐渐被削弱。最终,他因与赵高的权力争斗而被诬陷谋反,遭受了残酷的腰斩之刑,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赵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