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其他小说 > 历史追光者 > 第167章 乾隆六下江南赋诗

第167章 乾隆六下江南赋诗

坚固护江浙,财赋重镇稳如磐。万民安居颂盛世,江山永固映波澜。”

    

    视察邵伯金湾闸,亲自测量泄水情况。针对问题下令引河拓宽加深,西湾埧再落一尺,拆两闸建石埧筑土堤挑引渠,解决湖水淤壅,改善泄水。乾隆感慨“邵伯金湾察水情,引河疏浚意难平。闸坝调整谋福祉,水利安澜万世名。”

    

    乾隆来到西湖龙井,在神运石上题诗“移来不借五丁穿,峭蒨亭亭一朵莲。闻说铁牌同出井,依稀辨得赤乌年。”壬午暮春御题。下钤“乾隆御笔”方印。

    

    乾隆第四次下江南(乾隆三十年,1765 年,乾隆帝 54 岁)

    

    乾隆帝陪皇太后从京师出发,历时 95 天。重点视察了江南的水利工程和河防设施。在苏州乾隆与陈氏相遇,当地官员找来美女为乾隆献舞,其中扬州女子陈氏也在舞女之中。陈氏的美貌吸引了乾隆,酒过三巡后,乾隆向官员询问陈氏的出身,当晚官员便将陈氏送到乾隆寝宫。

    

    乾隆对陈氏非常喜爱,想将她带回皇宫。这一事件引发了后续皇后乌拉那拉氏与乾隆的矛盾。

    

    乌拉那拉皇后得知乾隆想带陈氏回宫,觉得乾隆此举有损皇帝颜面,便去阻止。在阻止过程中,乌拉那拉氏对乾隆说出了过于激动的言论,乾隆大怒,痛斥她出言不逊。

    

    乌拉那拉氏一怒之下剪断自己的头发,乾隆下令将皇后带回皇宫,自己则继续南巡。回京城后,乾隆收回皇后的四份册宝,将皇后身边的侍女全部收回,只留下两名侍女,相当于将皇后废掉。

    

    乾隆到达苏州后,听说苏州园林甲天下,便停留下来游览各处园林,前后停留了八天。在游览狮子林时,他对园内的假山、怪石、飞瀑流泉、古树名木以及精巧细致的厅堂阁楼大加称赞。

    

    在游览到一处石头迷宫时,乾隆不顾随行官员劝阻,执意进入迷宫,结果被困将近一个时辰。出来之后,乾隆心情大好,挥笔写下“真有趣”三个大字。后来在状元黄熙的巧妙提醒下,乾隆将“有”字赐给黄熙,苏州府的官员便用“真趣”二字为狮子林旁的亭阁命名,即现在的“真趣亭”。

    

    乾隆第四次下江南走的是大运河,这也是他六次南巡的主要通道之一,可见大运河在当时对于南北交通以及皇帝出行的重要性。

    

    乾隆第五次下江南(乾隆四十五年,1780 年,乾隆帝 69 岁)

    

    乾隆帝从京师出发,历时 117 天。乾隆的船快要到镇江时,在十余里外就能看到岸上有一枚硕大无比且艳丽可爱的桃子。等御船靠近,忽然烟火大作,光焰四射,桃子咣的一下从中裂开来,里面居然是一个大舞台,上面有数百人正在表演寿山福海的新戏。为了准备这场戏,当地的绅商争炫奇巧,其中两淮的盐商最为积极,但凡有一技之长的人都被他们请了去。

    

    由于乾隆喜谈禅理,盐商们到处找和尚,但寺院中实在没有这么多名僧,于是他们找了一些稍微通晓内典的人,让他们剃成光头,充作僧人去迎接圣驾,并且事先与人约定,倘若皇上高兴,就永远为僧人,到时将以万金相酬,就算没被乾隆看中,还可以还俗,并且也能得到数千金。

    

    和珅“拉赞助”:此次南巡,和珅承诺内务府只需筹措御驾的日常开支,其他的各项费用全由自己设法解决。他传令各省的督抚、河防、盐政、盐务总商,命他们加紧疏通道路,清理河道,翻新行宫,督造龙舟。而他自己每掏一文,授意两淮盐运使对扬州盐商们施压,让盐商们“自觉自愿”捐赠,满足了乾隆南巡的花费。

    

    乾隆回程的路上,临进北京时碰到了一位僧人,这僧人带着一个小孩跪在路旁拦轿求见。僧人说小孩是乾隆的孙子,是和硕履端亲王爱新觉罗·永珹侧福晋所生,出生不久被扔到乱葬岗,后被僧人所救。经过调查,原来是侧福晋为了争宠,抱养了一个民间婴孩冒充死去的婴孩。最后僧人被凌迟处死,小孩因是被骗没有被处罚,被打发回家。

    

    乾隆第六次下江南(乾隆四十九年,1784 年,乾隆帝 73 岁)正月二十一日,73 岁的乾隆帝由皇子陪同从京师出发,历时 92 天。至山东祭拜、渡黄河、观潮、阅海塘、阅水师、祭明陵等。

    

    此次南巡,乾隆帝主要是视察江南地区的水利工程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在苏州、杭州等地,他还游览了一些名胜古迹。

    

    乾隆下江南趣闻轶事和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赋诗,现存保存比较完好的石刻。

    

    龙井问茶: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到乡女采茶,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一把,忽闻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