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明:朱元璋假死,朕威压四海 > 第93章:藏在大明的千年世家

第93章:藏在大明的千年世家

    不仅仅是詹徽的府上,陈敬府上也在发生类似的事情。m.pantays.com

    甚至就是傅友文的府上也同样有官员去了,只不过最终的结果都大差不差。

    但不同的是那些世家。

    大明传承数百上千年的世家并不少,其中除了孔家之外最为出名的便是沛县的刘氏家族,传承自刘邦曾经的家族分支;还有播州杨氏家族,传承于唐僖宗时期的杨端;朱氏紫阳堂,这里的朱氏不是朱元璋的皇室,而是唐昭宗时期的宰相朱瑰,其原籍在徽州婺源。

    另外还有薛氏一族,以及韩氏一族,以及许许多多的隐世家族。

    薛氏乃是薛仁贵的后裔,历朝历代也出现过不少名将或者名臣,如今家族内部早已分为了文武两派。

    而韩氏一族就比较特殊了,准确来说韩氏一族应该不属于儒家,因为他们是法家韩非子的后裔。

    只是自从汉朝之后,韩氏一族便披上了儒家的外衣。

    这些大大小小的世家之中,就属沛县刘氏、播州杨氏、朱氏紫阳堂和薛氏吵得最是厉害了。

    其中沛县刘氏因为乃是汉朝皇室后裔,故而坚决要维护儒家正统。

    原因很简单,儒家兴于汉朝,失去了儒家他们认为汉朝就可能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了。

    故而沛县刘氏的族长以及一些年老的族老认为,哪怕不惜一切代价也得保住儒家正统的后裔,但年轻一代之中却是有人觉得孔家作恶多端,的确应该受到处罚。

    最后族长动用家族的权利将所有反对的年轻人镇压,下达族长令,要求所有在外为官的刘氏子弟入京逼宫。

    不得不说刘氏的做法是真的昏头了,一点都不符合他们的家族利益。

    另外的播州杨氏,虽然也选择要维护儒家正统,但做法就相对要温柔许多了。

    他们商量之后选择了曲线救国,那就是选一个藩王投靠,试图通过藩王的力量来救出孔家之人,亦或者是鼓动藩王直接造反,最后达成他们的目的。

    至于朱氏紫阳堂,他们选择了静观其变。

    这些家族之中吵得最为厉害的便是薛氏……

    薛氏本就分为文武两派,故而武派的成员认为孔家灭了灭了,本就作恶多端薛氏不应该参与,反而如今皇帝有雄心壮志,他们应该选择派家族子弟出山辅佐。

    但文派之人却是坚决要维护儒家正统,若是连圣人后裔都保不住,他们的信仰也就断绝了。

    两派人吵到最后动了真火,竟然直接分家了。

    传承数百年的薛氏一族直接割裂为了两个家族,武派之人带着家族子弟前往京城,准备投靠朱允熥;而文派则是就近去了秦王府,举族投靠秦王朱樉。

    他们的选择和播州杨氏一般无二,想要通过藩王的力量威逼朱允熥就范,或者干脆鼓动藩王造反。

    “老师,当今陛下的确乃圣明之君,学生以为如今正是我法家重新崛起的时机,还请老师放师兄弟出山辅助陛下。”

    韩氏,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将家族搬迁到扬州府。

    而此时坐在韩氏主宅客厅之中极力劝说的正是曾经的刑部尚书开济,他的上首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对面则是坐着一名短打劲装的中年男人。

    老者正是韩非子四十六代孙,也是如今韩氏的族长韩缺。

    而坐在开济对面的中年人并不是韩缺的儿子,他姓何……

    名何青。

    之所以能够坐在这里,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也是韩非子的后裔。

    公元前233年,韩非子遭秦相李斯所害后,韩非子的儿子韩修为避父子牵连和灭族之灾,改名何庶,避难于安徽庐江。

    之所以改姓何那是因为在江淮流域方言中,“韩”与“何”谐音,也是为了逃脱当时官兵的追捕。

    看得出来何青是很想让法家重新恢复先秦荣光的,故而在开济话音落下的瞬间便是激动的看向韩缺。

    “大伯,侄儿以为可行。当今陛下连孔家都连根拔起了,而且还将之行为大肆宣扬,正如师弟所说恰是我法家重塑荣光的好时候。”

    韩缺面色沉着,目光落在何青身上许久都未开口。

    开济见状略显着急道:“老师,您还在犹豫什么,这次可是法家取代儒家最好的机会啊!”

    “唉~”

    韩缺长叹一声,满脸都是感慨看着开济和何青二人。

    “取代儒家?你们想的太简单了,以老夫来看当今陛下是之所以灭孔就是为了改变一家独大的局面,任何一个学派都休想轻易再有曾经儒家的辉煌。”

    不得不说人来成精,韩缺看得还是真的准。

    只是他这句话就给开济和何青说得面色变了变。

    韩缺见状再次说道:“不过当今陛下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