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第九章

    第九章

    返回支队的路上,许知砚在副驾驶座上念叨着:“李蕙娜看上去不像是精神病患者啊,条理清晰,逻辑没问题……她的诊断结果是枣成县出的,她和刘宗强的户口都在那边,后来又根据诊断书申请的低保。m.aihaowenxue.us”

    戚沨上了车就在记事本上写写画画、一言不发。

    许知砚通过后视镜瞄了一眼:“戚队?”

    “听着呢。”

    许知砚这才说:“李蕙娜的说辞是,她向人求助的时候一直强调自己没有病,病例是假的。但是没有人相信。如果属实,那就是那些病例和诊断书有问题。”

    戚沨的目光始终落在记事本上。

    在刘宗强家里时,这一页只有简单的几笔速写“骨架”,这会儿已经补充了七七八八,虽然都是用碳素笔描绘的纯黑线条,错落有致、下笔果断。

    而画的内容是刘宗强家里令人印象深刻的物品,两两一组,依次排开:黄色杂志和文艺小说、酒瓶和抗炎、保肝类药物、结婚照和刘宗强用于施暴的道具。

    这些相互矛盾的对照组,就形成了刘宗强和李蕙娜的人设。

    戚沨说:“通知枣成县,调取病例来源。再查查刘宗强来春城以后的收入。”

    许知砚问:“那李蕙娜呢,是不是要安排司法鉴定?”

    “嗯。李蕙娜的精神状态和所有证词证言,都会作为鉴定依据。还包括案发现场。”戚沨停下笔,“不过就刚才所见,现场没有一样符合精神病患者的犯案特点。思路上可以先将这点排除。”

    “戚队,我来支队三年了还没见过精神病的犯案现场,能不能讲讲?”许知砚话一出,负责开车的袁川也竖起耳朵。

    戚沨脑海中瞬间闪过三四个案发现场的血腥画面,说:“首先就是暴力性突出。凶手的力量非常大,通常是在短期内集中爆发,现场画面会比较激烈。但是这类凶手的攻击招数、动作比较简单,不像正常凶犯会思考、犹豫,再采用不同工具实行侵害。因为事发突然,受害人通常没有时间反应,抵抗伤会比较少。对了,我记得三年前有个案子很典型,小袁你当时好像也在?”

    袁川接道:“是,我记得那个现场很混乱。犯罪嫌疑人没有带走作案工具,也没有毁尸灭迹,现场痕迹保存比较完整。哦,还有动机这块儿,嫌疑人没有明确的杀人动机,不为财,也不为寻仇。”

    虽然刘宗强死亡的现场可以称得上凌乱不堪,却是乱中有序。

    从李蕙娜捆绑刘宗强,到装箱、逃离,再到后面的寻找律师帮助,这每一个步骤都是经过正常思考的,而且超过大多数嫌疑人的反应能力。

    许知砚想起一茬儿:“夏正带回来的证人说曾图抢劫李蕙娜,但没成。当时还掉了一把折叠刀,因为太害怕没有捡。后来那把刀是李蕙娜捡起来的。从这点看,李蕙娜现场表现更冷静。”

    “不仅冷静,记忆力和智商也不低。”戚沨将记事本递给许知砚,“看看有没有补充?”

    许知砚定睛一看,这些如许如生的静物画令她有些惊讶,但她来不及表现出来,便扫到右下角写的三个数字“378”,说:“三百七十八次家暴,李蕙娜不是一般的能忍啊。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到现在?不会是爱情吧?”

    许知砚话落,朝驾驶座看了一眼。

    袁川接道:“她不忍也没有办法啊。就算有人愿意帮,看到刘宗强手里的病例,也会瞬间打消念头,还会嘱咐刘宗强照顾好李蕙娜,甚至同情刘宗强。有这么一个精神病妻子,都不敢出去工作,始终不离不弃,肯定是真爱。”

    “这不是黑白颠倒吗?”许知砚说。

    “不要忘了,他们还有一个女儿。”戚沨看向窗外,见市局就快到了,说,“下次讯问除了围绕今天的现场,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搞清楚李蕙娜找律师和自首的动机,这个过程她是怎么想的。”

    ……

    “李蕙娜,你为什么会想到自首?”讯问室里,江进就坐在李蕙娜对面,这样问道。

    旁边负责记录的女警看上去有些不安,一边记录一边时不时看手机。

    李蕙娜低着头:“如果不这样做,等将来你们看到刘宗强的尸体,就会认为是我精神病犯了杀的人。我没有病,也没有杀刘宗强,我当然要主动坦白。”

    “你还找了律师。”

    正常来说,一个自认完全无辜的人,事发后第一反应是叫救护车,直到发现死亡已成事实,再选择报警。报警后基本都会说类似“我也不知道他怎么就死了”这样的话,借此表明自己的毫不知情,而不是明确的“我来自首”。

    自首,就说明李蕙娜知道自己违法了,而找律师就像是竖起来的防线。

    李蕙娜说:“我们县里原来有个事很轰动。那个女人从外面干活儿回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