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实验与疑惑

”,也涉及到他的第二个疑惑。



    墨纣作为文科毕业,对理科了解有限,但通过梦魇能力获得了不少知识后,却发现了很多问题:



    譬如十几万次的剥离中,纵使大多数都剥离不出有用的东西,但也让他发现结构越简单的反而越容易剥离。



    期间甚至让不少小东西直接消失。



    但这又衍生出更多的问题:



    如果一个物质的基本构造越简单,按道理来讲,他应该更容易触及分子、原子甚至更小粒子的剥离。



    那如果他剥离掉“粒子之间的间距”呢?



    从现有科学角度出发,如果粒子的间距趋于0,那物质会瞬间坍缩成一个致密且极小的物体,同时质量会趋于无穷大。



    那这个世界基本上就可以毁灭了。



    但有个问题在于,【间距为0】和【间距不存在】,真的是一个东西吗?



    墨纣不相信那么多次实验自己就没有出现一次类似的剥离。



    譬如早期那个相对蓝星位置不变的【无法移动的青蛙】。



    他不确定自己剥离特性的同时是否也剥离掉了【变温】的特性。



    毕竟如果对方温度可以变化,那基本粒子相对静止下,物体的温度应该趋于绝对零度才对。



    上述这两种情况中,如果没有发生,那到底是代表墨纣的能力特性有了限制,还是代表自己运气太好?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那么那些本应该产生的变化和能量都去了哪里?



    对此,墨纣更倾向于后者。



    比起相信科学,他现在更相信异常物品之间有一道更庞杂的体系。



    毕竟有很多物品都接触到了【精神力】,同样还有很多特性基于【神尸血液】存在。



    这些无形中的联系或许都表明对方存在某种规律。



    甩开这些疑惑,他跳出梦境再度开始了实验。



    依旧是【由小及大】。



    所谓【由小及大】,即是通过剥离结构简单的物体,藉此让剥离掉的特性尽可能干净。



    毕竟他的剥离经常会同时剥离好几个特性。



    而在这个基础上,再把刻录的能力提供给另一个结构复杂并尽可能不相关的事物,来达到剥离的转移。



    这种操作有两个好处:



    一是前者结构简单,如果剥离出有用的特性,可以花尽可能少的时间去复刻这次剥离;



    二是可以以此提高容错率,譬如他剥离一片树叶,剥夺其【可燃性】的同时剥夺了其水分,那再次刻录到其他没有水分的物体上,就能单纯赋予其【免火】的特性,无需刻意追求单一的剥离。



    这一点对于异常物品来说是十分好用的特性。



    而现在,虽然他手头能够保证的稳定剥离效果并不多,但也足以对一些异常物品进行改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