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旁心里委屈得紧,先不说薛氏究竟为什么被赶到隔壁去别院上下心里都清楚,那几个跑到薛氏面前挑衅的人,他不是不清楚,然而他只是别院总管,还是郭氏旧奴,元秀身边随便一个粗使宫女,都是宫里人不说,却是比他更代表着元秀的体面,他又怎么敢说什么?能够私下里叫女儿透露给采橙,转叫采蓝知晓已经是尽力。
没想到这会儿事发了,元秀还是要迁怒到自己身上。
但他也知道此刻不是顶撞元秀的时候,便忍着气低头道:“是仆的不是。”
“自然是你的不是。”元秀哼了一声,“那起子不长眼的东西你可知道都是谁?”
郭旁踌躇了下,见采蓝站在元秀身后微微点头,这才道:“仆……知道。”
“那很好,宫里也不缺这几个人,从这会子起,就留着别院里罢。”元秀冷笑着道,她对近身之人,轻易不罚,当真惹她恼了,却是半点也不含糊,哪怕采蓝已经罚过了,她也不肯再用,听了这话,郭旁一惊,采蓝也急急道:“阿家,那里面还有两个锦字辈的……”
梦唐的规矩,宫女一般都是二十五岁上才放出宫,最多是在三十左右放人,有特别愚笨或者特别得了恩典的,才会提前,采蓝这几个人如今都已经快到了年纪,是绝对不会陪到元秀下降的,她们教导的接手之人就是锦字辈,近身大宫女那都是先凭着眼力从一群小宫女里先挑了出来,再带在身边一点一点的观察,认为合格后还要方方面面的言传身教,方能合格,可谓是来之不易。
尤其是这一批锦字辈当初更有昭贤太后与薛氏共同掌过眼的,其他那些小宫女也就罢了,一下子去了两个,可不是两三年可以轻易补上的。
更何况宫女总是在宫中侍奉的,哪怕是冷宫或者掖庭宫,甚至是行宫,紫阁别院不过是一座别院,还是文华太后陪嫁,连皇庄都算不上,叫几个正式进宫的宫女留在了这里,实在是处境尴尬。
元秀冷冷道:“锦字辈的?”这句话问的采蓝心头一寒,立刻什么都不敢说了。
却是郭旁犹豫着开口:“贵主,恕仆直言,几位宫人究竟是宫里头的人,这儿却是别院……”
“那么你说该如何是好?”元秀扫了他一眼,冷冷问。
“仆以为既然是宫人犯错,自然当交由掖庭处置。”郭旁道。
采蓝也赶紧附和道:“莫如明日就使于文融送她们回掖庭!”
元秀这回考虑了半晌才哼了一声,道:“既然你们两个都这样想,那便就这样吧。”
采蓝和郭旁都松了口气,复替人谢了恩,郭旁正要告退,元秀却叫住了他,道:“这几日的菜式听说都是你妻子指导采橙做的?”
“蒙贵主见问,贱内因久居山野,略知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也是给贵主吃个新鲜。”郭旁赶紧道。
元秀微微皱了下眉,片刻才道:“你们是本宫母后的陪嫁,听说郭家当年也是关中豪门、太原望族,你们是郭家旧仆出身,比寻常人懂得多些也是应该的,本宫不过随口一问,何必如此紧张?”
郭旁讷讷无言,元秀转头吩咐采蓝:“那套头面呢?”
采蓝亲自进去取了一方锦盒出来,打开却是一整套的赤金头面,手工精巧,分明是宫中尚宫局中司珍房的手笔,郭旁并不敢接,采蓝取笑道:“早几日阿家就命把这套首饰翻出来要赏下去的,再说又不是给总管的,总管做什么不敢接?”
听她这么说了郭旁才小心的接住,替妻子谢了恩,他下去后,元秀问道:“郭旁的妻子你可见过?”
“奴去庖下寻采橙时遇见过两回,他说的没错,那妇人年纪与郭旁差不多,面上确实有破损,瞧着像是早年被烫伤过,看轮廓与霜娘是很像的,做事也很麻利。”采蓝屈了屈膝道,“只是面上伤痕狰狞了些,阿家赏下的首饰虽然珍贵,奴想多半也只能做霜娘和雪娘将来的陪嫁了。”
元秀淡淡道:“这个无妨,左右是她们母女的,我是奇怪,郭旁虽然不叫这妇人到我面前来,但有意无意却总会叫我知道她……”她微微蹙了眉。
采蓝对紫阁别院的往事自也知道,这会一惊:“难道是郭家当年……”
“郭家当年与王家同为太原望族,虽然底蕴不及后者丰厚,怎么说也是钟鸣鼎食的人家,若当真是我的姨母或者其他什么人,断然没有委身奴仆以求全身的道理。”元秀沉吟道,“何况母后虽然是长女,但我比五哥小了九岁,西川事发时,最小的一个姨母也出了阁的,就是如今在山南的那一个。按梦唐律,已文定的女儿都不需担家族之罪,何况是她们?后来郭家之事又牵累到了姻亲们,才有两位姨母不幸……那两位姨母都是锦绣堆里长大,受不得那样的打击投了缳,再说当时几家人家都被禁军先围住,我那些姨母固然不柔弱,但如大娘这样身手的也就大娘一个人,想要跑到紫阁别院来,就是有人接应也难……”
采蓝想了想,道:“奴觉得那妇人虽然做事利落,但比之久居明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