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的待遇的!”】
【兵部尚书很是自信的说道。】
【这是他向陈怀信申请来的。】
【毕竟。】
【总不能只有官员可以携带家属,还能给其家属安排工作,给其子女稍微降低入学的要求吧!】
【“若是让士卒们知晓这件事情,怕是会让士气崩溃,哪怕是军中的新职务,也不太可能将这士气挽回!”】
【当时兵部尚书是这样说的。】
【陈怀信自然是没有拒绝他。】
【因为。】
【那草原的生产建设军队。】
【本来就是包含有家属的。】
【甚至这些家属还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
【“在草原这种地方。”】
【“人自然是越多越好。”】
【“如此。”】
【“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发展与生产!”】
【兵部尚书也没有想到,陛下居然如此爽快的就答应了。】
【他本来还准备了很多劝说之词,最后只剩下了一句陛下英明。】
【“陛下应该早就想好这件事,只是等着你来跟他说,不然你这臣子的作用,就只剩下叫好了,”工部尚书在听说这件事后,带着些许玩笑意味的说道。】
【而兵部尚书则是冷哼一声,道:“说得你不是一样,那些从商人的手中,交到你手里的养殖场,最后不还是陛下出主意,你才知晓怎样做才好?”】
【他所说的,是那些公私合营的养殖场,交到朝廷手中之后,自然不能如同以前那样经营,因为那养殖的成本太高,难以降低成本,低价卖给百姓!】
【但工部尚书却没有半点羞愧,反而洋洋得意,这让兵部尚书更是恼怒不已。】
【在两人争吵之时。】
【那关于军校招生的事情,也传遍了煜国各地。】
【虽然不知道。】
【朝廷为何会进行军队扩招。】
【即便那名额依然算不得多。】
【可也让许多百姓为之兴奋!】
【“若是能够进入军校,那未来肯定前途光明!”】
【“我煜军的待遇是有目共睹的,对外作战也是战无不胜!”】
【“只是不知道,这招生会有多严格,毕竟是第一次招生,肯定会有很多人去尝试吧?”】
【“等三四年后,我年龄足够了,是该考军校呢,还是考学校呢,真是令人烦恼的事情呀!”】
【“就你?考军校?考学校?还是洗洗睡吧!梦里什么都有!”】
【“……”】
【百姓们议论纷纷。】
【尤其是。】
【有着研究与技术学校在前。】
【所有人都知道。】
【这种新建的军校,其第一批毕业生,必然会得到巨大的红利!】
【哪怕是一些有志于武举,想要夺取武状元的大汉,也在思索着通过科举之后,究竟是前往军中,还是进入军校继续学习!】
【“这还用想?”】
【“朝廷早就公布了。”】
【“所有通过武举之人。”】
【“全都要进入军校学习。”】
【“陛下所要的可不是有勇无谋的莽夫!”】
【有人这样提醒的说道。】
【这顿时让更多人明白。】
【军校与学校一样,通过科举是进入的方式之一,也可能是最好进入的方法!】
【因为那学校的入学考题,在不少人看来,根本不是正常人能够做得出来的!】
【“而这次武举。”】
【“必将是最艰难的一届了!”】
【有人这样想着。】
【而等到武举之日。】
【长安城的大街小巷,也全都在讨论这件事。】
【当看到那往届能够争夺第一的射箭,在这一届甚至都排不进前十的时候。】
【百姓更是讨论得异常激烈。】
【当这个消息传入陈怀信耳中后。】
【就连他的脸上都带着几分惊讶。】
【“看来。”】
【“除了文坛不断有人冒出来之外。”】
【“那尚武之风。”】
【“也让不少天赋异禀之人出现了。”】
【陈怀信笑得很是开心。】
【这无论是文,还是武,都在人才辈出的情况,也是国家强盛的征兆。】
【兵部尚书同样笑得非常开心:“二三十年后,这些后生正好能够接替我们的位置,煜国……后继无忧!”】
【“还二三十年?怕是不到十年,你就该躺在棺材里了,到时候我会去你坟前,找你喝两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