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首辅就该要换人了!】
【“不管下一任的接替者,会不会按照我的想法去做。”】
【“但给他留下一些参考,给他留下一些可能的方向。”】
【“至少也算是……我留下的最后的帮助了。”】
【首辅一边写着,一边在心中想道。】
【对于死亡这种事情,他倒是没有觉得有什么恐惧,只是稍微感到有点遗憾,没能够陪着陛下,看一看未来的煜国,他多少会心有不甘。】
【但能够尽自己的努力,看着煜国能够蒸蒸日上,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他也还是知足了。】
【而在首辅记录自己想法的时候。】
【兵部尚书看起来就兴奋许多了。】
【因为。】
【这次武举所招收的学子。】
【他实在是太满意了!】
【“我煜国竟然有如此天赋异禀之人!而且还不是一个!怎么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过呢?”】
【“之前连吃都吃不饱,就算是天赋绝佳,也难以表现出来,如今百姓的生活好了,当然能够有拔尖的冒出来了。”】
【平卢节度使回应着他的那番话。】
【但他们的目光全都集中在操场。】
【那些通过了科举的学子,如今正在被他们军训着。】
【按照陛下的说法,哪怕他们未来会是将领,但该有的训练,士卒该接受的军训,他们一个也不能少!】
【“他们是要下到军中基层的。”】
【“若是连士卒都比不过的话。”】
【“那还如何领兵作战?”】
【“真当士卒会服一个能力不如自己的将领吗?!”】
【陈怀信的话萦绕在他们耳边。】
【他们也拿出了,比对待士卒还要严格的要求,来训练着这批进入军校的学子们。】
【“毕竟。”】
【“未来的他们。”】
【“是很可能需要与那罗马作战的!”】
【“若是连这等国家的远征军都打不过,若是让我大煜在战场上丢脸。”】
【“那老夫绝对会被活活气死的!”】
【“所以先让他们……接受严苛的训练吧!”】
……
【同月。】
【首辅汇报了一件事。】
【“附近小国的学子。”】
【“也想要来我煜国参加科举。”】
【“甚至是想要……报考学校!”】
【当这番话在朝堂上响起时。】
【朝中的众臣顿时皱起眉头。】
【因为。】
【这种事情。】
【首辅应该会直接否决才对的!】
【怎么会拿到朝堂上来商议呢?】
【“毕竟。”】
【“小国的学子。”】
【“无论他们多有才华。”】
【“也不是我煜国百姓。”】
【“怎么可能让他们参加科举。”】
【“又怎么可能允许他们报考学校!”】
【这是朝中文臣的想法。】
【而对于那些将军来说。】
【他们就想得更简单了。】
【“小国的学子,也配来我煜国参加科举?谁敢有这样的想法,直接将他们全杀了,这样就不会产生这种不该有的念头了!”】
【将军们磨刀霍霍。】
【他们已经想好了。】
【待会就跟陛下提议,让麾下的将士,去旁边的小国转一圈。】
【这样就足以让那小国学子,像他们皇帝一样吓破胆了!】
【但陈怀信并没有说话,而是看着首辅,让他继续说下去。】
【“臣所说的小国学子,并非是在他国境内,而是在我煜国生活的。”】
【“毕竟我煜国国力强盛,许多小国的百姓,都对我大煜心生向往。”】
【“有些人想方设法,来到了我煜国,有些还脱离国家,想加入我煜国!”】
【“……”】
【首辅详细的说着。】
【而陈怀信也听明白了。】
【由于煜国的强大,周围小国不仅是高层受到影响,百姓自然也会受到波及。】
【那些距离煜国边境比较近的百姓,则是会想方设法偷渡过来。】
【“毕竟。”】
【“哪怕是在煜国当最普通的土木工人。”】
【“一个月所获得的收入。”】
【“也比在自己国家一年要强!”】
【“那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在自己的小国里呆着呢?!”】
【这是那些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