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卢帝国竟然不约而同地对外宣称自身乃是这场激烈交锋中的最终胜者。
并口口声声表示己方占到了极大的便宜,而将靖难军贬斥为战败的一方。
面对如此局面,李圣君经过深思熟虑后,特别向负责宣传工作的郑有道下达了明确指令:
对于南方的这起战事,务必保持低调态度,采取冷处理方式应对。
毕竟实际的好处已经稳稳落入囊中——那一片片广袤无垠、肥沃丰饶的土地,还有数不胜数的橡胶园以及种植园等,如今皆已归属己方所有。
既然如此,就让对方逞一时口舌之快又何妨呢?
时间悄然流逝,转眼间便来到了共和六年四月。
这场耗时将近一整年之久的漫长战争至此画上句号。
在此战之中,英勇无畏的靖难军势如破竹,接连攻克下嫖国、安南、暹罗、东印总督府以及中印总督府等辽阔地域。
然而,仅仅成功打下这些地方并不意味着一切就此终结,真正重要的是能否牢牢守住这片得来不易的疆土。
若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确保所占据的地盘能够源源不断地创造出丰厚的收益来。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巩固并发展壮大己方势力范围。
话说这日,李圣君在长安城隆重地召集了一场规模宏大的会议。
此次会议旨在共同商议如何治理刚刚被攻克下来的广袤领土。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其实李圣君与其他几位核心人物早已私下里将相关事宜谋划妥当。
这场看似郑重其事的会议,实则更多地是向各级文武官员以及靖难军政府统治之下的众多商人们传达决策,并下达明确的指示。
当靖难军政府将要对新打下的地区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发展建设的消息一经传出,犹如一道惊雷炸响在众人耳畔。
对于靖难军的各级官员以及其所辖区域内的商人和地主家族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不已的惊天喜讯。
于是乎,各方势力迅速响应起来,纷纷摩拳擦掌,积极部署人力物力,迫不及待地想要投身到这片充满无限商机的土地上去一展身手。
一时间,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如潮水般涌向安南、暹罗、嫖国等新兴之地。
有的人踌躇满志地规划着兴建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以期通过大规模的生产来获取丰厚利润;
有的人则独具慧眼,精心选址开设各式各样的商铺店面,试图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抢占市场先机。
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连远在东瀛的大阪师团那帮家伙们竟然也嗅到了其中的巨大利益,不远万里匆匆赶来凑热闹。
为了能够获得李圣君的首肯,允许他们参与到这场财富盛宴之中,大阪师团的代表们不惜使出浑身解数。
表示愿意在日后的走私活动中,源源不断地为李圣君输送大批先进的设备以及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
看在眼前这一堆堆琳琅满目的物资面前,李圣君终于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了对方提出的条件。
不仅如此,他还与大阪师团的代表就水果罐头的交易事宜展开了深入而细致的商讨,并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
要知道,自从靖难军成功夺取滇桂之地以及安南暹罗之后,这里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使得一年四季都能产出数量惊人的新鲜水果。
面对如此丰富的资源,李圣君早已高瞻远瞩地制定出一系列发展规划——她准备在这些地区大力兴建飞机场,通过先进的航空运输方式将大批新鲜水果快速运往北方的各个大城市。
与此同时,她还积极推动在当地建设现代化的水果罐头加工厂,把一部分水果精心加工制作为美味可口的水果罐头,然后再输送到全国各地进行销售。
然而,尽管水果产量极为庞大,但相对于整个靖难军政府而言,其内部所能消耗掉的水果及罐头仅仅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更为棘手的问题在于,由于受到列强们严密的经济封锁,那些剩余的大量水果罐头根本无法通过常规贸易渠道远销至海外市场。
正当众人为此感到焦头烂额之际,李圣君灵机一动:
既然无法正常出口,那么何不利用这些积压的水果罐头与大阪师团进行一笔互利共赢的交易呢?
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成功地化解数量庞大的水果罐头所面临的滞销困境,同时还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这一举措的第二个重要目的在于斩断东洋帝国的羽翼。
要知道,失去了高丽劳工这个关键力量后,东洋帝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必然会大幅下滑。
而这对于未来与东洋鬼子作战时将会带来极大的优势,意味着我们将遭遇更少的敌人炮灰。
就在刚刚送别这批东洋人不久,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好几个列强国家纷纷派遣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