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泉儿懊恼

    “联想一下现代的锄头,我们现在的锄头是不是直接套在木棍上然后加装木尖固定?”



    “这件并没有我们常见的那种圆环用来套木柄,对不对?”



    教授提高了音量,进一步讲解:“注意看这顶端凸起的铁片和两个长方形穿孔。m.aiqqx.com”



    “这就是古人的智慧所在,当我们把长柄开一条缝后,将这凸起的铁片插进去,然后再拿绳子从这两个长方形穿孔穿过并绑住,这样就巧妙地把青铜钺牢牢地固定在长柄上了。”



    纪由发现这些教授真的是很有本事,他们的讲解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在这把青铜钺的木柄还没被分解之前,确实是像教授所描述的那样固定的。



    教授拿起讲解棒,指向青铜钺的中间部分:“同学们,看这里,这是兽面纹。大家注意这两枚粗壮的兽牙,它们上下交错,这样的设计使得整个兽面看起来甚为狞厉。”



    “这种狞厉之美,体现了古人在艺术创作上的独特审美。”



    “我们判断这件青铜器叫钺。”



    “钺最早源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石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逐渐演变为石钺和玉钺,并开始作为武器和礼器使用。”



    “从《史记?殷本纪》《诗?商颂?长发》《尚书·周书·牧誓》我们记载得知。”



    “钺在古代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征伐的权杖和军事统帅的威仪象征,同时也是执行最高律令的刑具法器。”



    剩下的两件就有点棘手。



    一位教授站在讲台上,正对着大屏幕上展示的青铜手形器和虎食人卣,仔细地介绍它们的外观特征。



    与此同时,在一旁的曾阳飞正埋头于大量的文献资料之中。



    随后他摇了摇头。



    教授见状对着教室的同学们说:“青铜手形器的用途和这件盛酒器的文化内涵还得再研究一下。”



    青铜手形器和虎食人卣没有找到相关资料记载,用途和文化内涵难以解读。



    教授看了看时间,宣布:“课就上到这里。”



    听闻此言,学生们如释重负,纷纷站起身来,准备离开教室。



    “先别着急,还有课后作业。”



    学生们刚刚轻松起来的神情立刻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无奈,此起彼伏的唉声叹气声在教室里响起。



    “你们尝试解读一下这两件青铜器,并撰写一份研究报告,一周之后交给你们的辅导员。”



    “好。”学生们有气无力地回应着。



    “还不快谢谢你们纪由学长。”教授提醒道。



    众学子皱眉苦脸:“太感谢啦,学长!!”



    他们一边收拾着自己的东西,一边小声地互相抱怨着这艰巨的作业任务。



    有的学生摇着头,把笔记本塞进书包里,嘴里嘟囔着:“这可怎么写啊,一点资料都没有。”



    “那还不简单,瞎编呗,找个相似的东西摁上去。”



    “还是你聪明。”



    他们陆陆续续地朝着教室门口走去。



    不一会儿,教室里的人就走得差不多了,只剩正在整理文物的教授们。



    其中一位教授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本想开口询问纪由,在文物传承下来的过程中是否有一些祖辈留下的只言片语可供参考。



    可念头刚起,又突然想到纪由那患有老年痴呆的外祖母,深知恐怕也难以问出什么有用的信息,无奈之下只能摇了摇头。



    教授们小心地将文物交还到纪由手中,同时不忘叮嘱一旁的何庆耀,帮忙抱回去时一定要谨慎小心。



    待纪由和何庆耀带着文物离开后,教授们便匆匆回到办公室。



    一进办公室,就迅速打开各种资料典籍,有的教授还在电脑上搜索着国内外相关的考古研究成果。



    ......



    听泉九点半准时开播。



    熟悉的bG起:“多情最是春庭雪~年年落满离人苑~”



    听泉那充满力量的励志小词也随之而来:“上船不思岸上人,下船不提船上事!



    旧人无需知近况,新人不必问过往!



    各有各的渡口,各有各的归舟!



    欲得忠言逆耳之益友,当有虚怀若谷之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