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司的案卷用词从来都很有讲究,尽量都是将意思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偏偏宁王又多此一问。宁王向来心思似海,一举一动都饱含深意,必须得谨慎待之。
是宁王对监察司提上来的卷宗抱有怀疑?还是对淮国公怀有忌惮?抑或是觉得所谓的证据太过牵强?
可能三者皆有,也有可能三者皆无。杨朔只能凭借这么多年苦苦揣摩上意的那抹心有灵犀,慎重地道;“其实有没有所谓的证据指向淮国公府,并不重要。从明面上看,林立无官无爵,这只是一起针对平民刺杀的普通案件,其结果并不需要宣之于众。所以,这个刺杀案件从它开始的那一刻,它就已经结束了。无论林立是死是活,其实都与林立没有关系了。”
“刺杀林立,是因为林立是三根线绑在一起的结。但是一旦绑在一起,我们就已经知道是哪三根线了,即便结子断了,无非就是多花点时间,再将这三根线男外绑一个结就是了。”
“因此,刺杀只是他们表明态度的一个手段,一种方式。用的是三个身份不明的死士,身后之人早已切断了所有的联系。仅凭监察司的这丁点证据,是不可能兴师动众地去问淮国公要一个结果的。可以说,他们这一着,既表明了态度,又没有被我们抓到痛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