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祭拜山神

    三月二十五日,晴空万里,春天的阳光如同温柔的画笔,自晨曦中缓缓洒落,为大地披上一层金辉,让人浑身充满了活力与干劲。www.zhhrzx.com



    这一天,前卫村再次迎来了折耳根采收的盛大“会战”。



    十个生产组,近五百名劳力,再加上李海林从古林村带来的两百名支援人员,共计近七百人之众,宛如星星般散布在上千亩山坡上,用手中的锄头、扁担、箩筐等原始工具,收获着生活的希望。



    两村的村干部骑着摩托车,在几个生产队的山坡间不停穿梭,协调着运输、洗菜、装货、发车等一系列繁琐事务,忙得不可开交,脚步几乎不曾沾地。



    时至晌午,装车发货的工作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陈兴凡亲自负责,指挥十多个壮汉装车上货,协调卢秀花过磅、董洁打发货单等工作。



    有陈兴凡牵头,陈渝非常放心,哪里都没去,就呆在家里,在冬梅旁边守着,给妻子端茶送水。



    而董洁每发来一张地磅磅单,冬梅便与聚财聚财果蔬商贸公司的工作人员仔细核对,随后收款登记,一丝不苟。



    晚上收工后,她还需与董洁共同核对、汇总每一张发货单,再与银行进账单细细比对,确保无有差错。



    如此日复一日,直至四月十九日,折耳根的采收工作才圆满落幕。



    采收完了后,冬梅的工作还没结束,等陈渝与各组核对完出工统计表,还要给近七百号人发放工钱。



    这可把冬梅忙得够呛。但她依然保持着那份坚韧与执着。



    看她天天这么忙,马慧也心疼儿媳妇。她每天在家做好后勤工作,变着花样做好吃的,改善营养,只为让冬梅能够吃上一口热乎的饭菜。



    当然,陈渝也跟着享福。



    折耳根之事既定,小梁山的开发随即被提上了日程。



    陈渝本想着忙了二十多天,让大家伙休息调整几天再开工,结果陈兴凡和李海林不同意:“大家现在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都要求趁热打铁、一鼓作气开工整治小梁山。”



    李海林也说道:“我们丘陵地区,没办法使用大型农耕工具,只能靠人力一锄一锄的挖,速度本来就慢。”



    “所以不能再歇了,马上就到五月份了,再不动工,就会影响今年的种植计划。”



    “我和你二叔已经请人看了期,二十号是开工、动土的黄道吉日。明天一早,就举行开工仪式,祭拜过山神后,就动工。”



    “啥?还要祭拜山神?”陈渝听到这个提议,感到有些惊讶。



    他疑惑地问道:“我以前怎么没听说过还有这仪式?”



    “你年纪轻轻的,没听说过那不很正常吗”,陈兴凡解释道,“这是祖辈传下来的规矩,在山上大规模开荒种树、大兴土木的时候,必须祭拜山神,求他老人家保佑我们事事顺利、五谷丰登!”



    这些习俗,不仅陈渝这种略有岁数的人来说没什么印象。



    更别说更年轻一代,这些传统习俗已经逐渐淡出他们的生活。



    不过,这可把陈渝整得有些不会了:自己继承了老祖的山神系统,那自己不就是“山神”?



    祭拜山神,那岂不是祭拜自己?!



    这个想法让他感到有些哭笑不得。他既想保持对传统的尊重与敬畏,又无法摆脱自己内心的尴尬与无奈。



    尽管陈渝有心反对这个提议,但他也明白,自己的反对意见可能并不会被老一辈的人所接受。



    在他们心中,山神是这片大地的守护神,庇佑着他的子民们人丁兴旺、香火兴盛。这种信仰和敬畏已经深深植根于他们的心中,难以改变。



    回想起过去,三潮洞和小梁山沙石包都曾建有山神庙,每到春种秋收的时节,村里都会组织祭拜活动。



    然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山神庙被拆除了,山神的香火也被迫断绝。先祖他老人家迫不得已用最后的神力凝聚了一枚意识种子,才让陈渝机缘巧合下得了传承。



    如今,老一辈的人仍然坚持着这个传统



    在旧社会,历朝历年的农民都处于社会的最底层,遭受无尽的压迫与剥削,再大能耐的神仙也改变不了这种状况。



    直到现在,底层的老百姓才翻身做了主人,这才有了勤劳致富的可能。



    扯远了,回到正题。



    陈兴凡两人只是来给陈渝打个招呼,告诉他有这么回事,并不在意他是否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