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册封太孙(一)

    朱标在威海卫待了一段时间,主要是和朱樉说一说海军后续的发展。www.tecleading.com

    “老二,哥就将海军交给你了,要是干不好,哥就砸烂你的脑袋。”

    “大哥,你放心,要是干不好,不用你动手,我就将自己淹死在海里。”

    后来,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朱樉纵横万里海疆,为大明立下不世功勋。

    “行了,我和英儿也要回去了,我估计咱爹正在准备给英儿封太孙的事情呢。”

    “嗯,早点册立也好,咱朱家后继有人,爹、大哥、英儿,三代帝皇如此,相比后世之君也是如此。”

    “行了,你就不要拍马屁了,走了。”

    朱樉还是走水路到新罗仁川,朱标则是走运河,这来的时候是旱路,回的时候想走走水路,这京杭大运河也全部都疏通了,这淤泥都是上好的肥料啊,全部窝在田地里,过些时日就都是能出庄稼的好田地了。

    宝船之上,朱标看着两岸的风景,婉儿在一旁伺候着。这次出来,朱标也带着婉儿,主要是照顾日常起居。

    朱雄英则是在船舱之中睡着,小家伙这段时间也是累坏了。

    “殿下,外面风大,移步舱内吧。”

    朱标点了点头,也就回到船舱里面了,这船舱可不是以为的那种小小的一点点。这是大明太子宝船,里面生活设施、娱乐设施、办公设施那是一应俱全的。

    “婉儿,前面到什么地方了?”

    “殿下,前面到淮安府宿迁县了,要下船转一转嘛?”

    “不了,直接走吧,京师还有好多事呢。”

    朱元璋自然知道了朱标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这几天他安排工部、礼部赶紧安排册封大典的场地、流程等等,令钦天监找一个好日子。

    现在皇宫之中一片喜庆之色,朱雄英的宝座就在朱标太子宝座的下面,册封太孙以后,每当上朝的时候,朱雄英也会跟着上朝,接受百官朝贺。

    又过了几日,朱标的宝船终于在秦淮河畔停靠了。

    “爹,终于回来了,我都想爷爷奶奶了。”

    朱标抱着朱雄英走下舢板,岸边都是迎接朱标的百姓和官员,新闻司将朱标的行程还有沿途上发生一些事迹印成“报纸”,人们也是通过这种传播途径得知皇家或者说朝廷的一些事情,人们现在也不觉得天家是那样的遥不可及。

    就好比现在,民众都是自发的来到岸边迎接太子殿下的,这安保工作也很扎实,大明的锦衣卫素来是无处不在的。

    “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万福..金安...千岁千岁千千岁...”

    一波一波的浪潮一样的声音传进了朱标的耳朵里,朱标手里握着朱雄英的小手,和蔼的看着岸边的百姓。

    朱标朝着人群挥了挥手,然后就到了高台之上。

    “百姓们,晌午好啊!”

    朱标突然说了这么一句白话,下面的百姓还有官吏都是笑着拱拱手,百姓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大明太子如此的亲和。

    “谢谢你们了,在这迎接孤还有皇长孙。”

    说着朱标竟然对着下方的百姓也拱手回礼,这下人群直接沸腾了,新闻司的人更是提笔记录下这一幕,还有画师直接就开始画了起来。

    这些都是要编排在“报纸”上的,还有报纸的插图也都是这些素材,一份报纸两文钱,可是里面承载的力量是无穷的。

    “雄英,你和百姓们说几句吧,现在你还是皇长孙,再过几天就是太孙了。”

    朱雄英看着下面乌压压的百姓,对着朱标点了点头,后面李景隆等将领也是笑着看着朱雄英。

    “百姓们,我是朱雄英!”

    朱雄英恭恭敬敬的对着下方的百姓作揖,没有一点点傲气,很是谦逊。

    “见到你们,父亲与我都非常高兴,你们的笑脸就是爷爷、父亲和我的动力,只要百姓们日子过好了,大明的路才会走的更远。”

    “我没有经历过几十年前的那个年代,可是爷爷和父亲时常告诉我,那个吃不饱穿不暖吃人的年代,我很吃惊,也很后怕,吃惊的是那个年代不过离此次此刻二十年而已,后怕的是我害怕这个年代还会出现。”

    “父亲告诉我,只要朝廷爱民如子,只要百姓阖家幸福,只要大明国运昌盛,那个年代就不会再出现。”

    “现在,百姓的日子看似好了一些,可是这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共同的付出和努力,创建大明更好的明天,这绝非我朱家一家之功!!!”

    哗啦啦...哗啦啦

    所有的人直接就跪下了...

    “皇太孙千岁千岁千千岁...”

    “皇太孙千岁千岁千千岁...”

    所有的人对着朱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