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都市言情 > 重生80年代当富翁 > 第112章 大卖(二)

第112章 大卖(二)

的会议室里,他充满激情地阐述着自己的想法:“杨,你的这首歌有着一种跨越文化的力量。我想把它改编成一个融合了西方交响乐元素的版本,让它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杨宇有些受宠若惊,但也充满期待:“大卫,这是一个很棒的想法。我相信你的才华一定能让《光辉岁月》有新的突破。”



    在合作过程中,杨宇和大卫不断地交流碰撞出新的火花。他们在录音棚里,反复调整着旋律和编曲。大卫带来的西方音乐家团队与杨宇身边的本土乐手们从最初的陌生到后来的默契配合。



    同时,《光辉岁月》的成功也带动了杨宇的创作灵感爆发。他开始着手创作一系列以梦想和奋斗为主题的新作品。公司看到杨宇的潜力,为他打造了一个专属的创作工作室,里面配备了最先进的音乐设备。



    而《光辉岁月》的商业价值也在不断攀升。各种品牌开始找上门来,希望能够使用《光辉岁月》作为广告背景音乐。一家国际运动品牌看中了这首歌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与浩瀚娱乐达成了一笔高额的授权合作协议。



    随着国际版本的《光辉岁月》制作完成,它开始在全球各大电台和音乐平台上播放。在欧洲的一些音乐电台,主持人在播放这首歌时介绍道:“这是来自东方的一首充满力量的歌曲,它讲述着梦想与坚持,就像一道光照进人们的心灵。”



    在亚洲地区,《光辉岁月》更是成为了各种大型活动的主题曲首选。一场国际马拉松比赛将《光辉岁月》作为比赛的官方主题曲,当参赛者们在起跑线上听到那激昂的旋律时,仿佛全身都充满了力量。



    在学校里,《光辉岁月》也成为了激励学生们努力学习、追求梦想的象征。许多校园歌手纷纷翻唱这首歌,在校园的文艺活动中演唱。



    杨宇和林强看着《光辉岁月》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心中满是欣慰。他们开始计划举办一场全球巡回演唱会,以《光辉岁月》为主题,将这首歌的精神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巡回演唱会的第一站定在了纽约的一个大型体育场。体育场外,来自各地的歌迷们排着长队等待入场。当舞台上的灯光亮起,杨宇走上舞台,唱起《光辉岁月》的那一刻,全场观众都沉浸在那充满力量的旋律之中,大家一起跟着哼唱,那场面如同一片梦想与希望的海洋。



    《光辉岁月》已经不仅仅是一首歌,它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激励着不同国家、不同年龄的人们去追寻自己的光辉岁月。



    《光辉岁月》的成功,是一部交织着梦想、才华、坚持与机遇的传奇乐章。



    这一切,要从杨宇和林强最初的创作说起。那是在一间狭小却充满梦想气息的地下室里,简陋的录音设备,杂乱摆放的乐器,却孕育着伟大的灵感。



    杨宇抱着一把破旧的吉他,琴弦在他指尖跳动,发出略带沙哑却充满力量的声音。林强坐在一旁,时而敲击着简易的鼓面,时而在本子上记录下脑海中闪过的歌词片段。



    “我们要创作一首能打动人心的歌,一首能让人们在困境中找到力量的歌。”杨宇眼神坚定地说。



    林强点头回应:“没错,就像我们现在一样,虽然条件艰苦,但心中有光。”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打磨,《光辉岁月》终于诞生了。然而,起初它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他们带着自己录制的小样,一家又一家地拜访唱片公司,却屡屡碰壁。



    在一家大型唱片公司的会议室里,一位穿着笔挺西装的制作人轻蔑地听了几句就打断了他们:“这种风格的歌现在市场上太多了,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杨宇和林强沮丧地走出唱片公司大楼,林强有些灰心:“也许我们真的不行。”



    杨宇却握紧拳头:“不,我们不能放弃。我们的歌是有灵魂的,只是还没有遇到懂它的人。”



    他们决定自己推广这首歌。杨宇和林强带着《光辉岁月》的唱片,走上街头,在各个地下通道、小酒吧里演唱。



    在一个拥挤的小酒吧里,灯光昏暗,人群嘈杂,但当杨宇唱出《光辉岁月》的第一句歌词时,喧闹的酒吧渐渐安静下来。人们被那充满激情与希望的旋律吸引,不少人围拢过来,眼中闪烁着感动的光芒。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小有名气的网络音乐博主听到了他们的演唱。这位博主被《光辉岁月》深深打动,他在自己的音乐频道上发布了杨宇和林强演唱的视频,并附上了自己热情洋溢的推荐语。



    “今天听到了一首超棒的歌,《光辉岁月》。它就像一道光照进黑暗,唱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这个视频如同星星之火,迅速在网络上蔓延开来。点击量节节攀升,评论如潮水般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