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历史军事 > 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 > 第390章 裴徽对李隆基的说教

第390章 裴徽对李隆基的说教

    裴徽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之后,再度有条不紊地接着剖析道:“况且需要明白的是,那李林甫身居宰相高位的时间长达整整一十九载岁月啊!”

    

    “在如此漫长悠远的光阴长河里,那些曾经承蒙李林甫提携拔擢或是受到其特别关照庇护的大小官员,数量之众多简直堪比那穿梭于江河之中的鲫鱼群,数不胜数。m.ruxueshu.cc”

    

    “而今,当这些人眼睁睁地目睹李岫锒铛入狱之时,内心深处定然会不由自主地泛起阵阵波澜,变得忐忑难安、惶恐至极。”

    

    “如此一来,他们便难以将全部精力集中于处理政务之上。”

    

    “恰在此刻,若有一些居心不良、别有用心之人趁机煽风点火,故意制造混乱局势,并大肆宣扬不实言论以蛊惑人心;接着又随意抓捕数个与事件稍有牵连的人员投入大牢之中。”

    

    “那么,余下的众人必然会心生恐惧,整日里惶恐不安,犹如那受惊之鸟,稍有风吹草动便会惊慌失措,惶惶不可终日。”

    

    “而正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倘若安禄山这个心怀不轨、野心勃勃的叛贼,派遣其麾下的心腹爪牙去暗中收买和诱惑一些意志薄弱、立场不够坚定之人,那么内部出现奸细叛徒的可能性将会极大地增加……”

    

    “此外……”

    

    裴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其言辞如汹涌澎湃的江水一般源源不断。

    

    他根本无需小心翼翼地窥视李隆基脸上的细微表情变化,便能凭借自身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人性的深刻了解,准确地猜测到李隆基对于自己所陈述的这一番话语,大概率只会持有半信半疑的态度罢了。

    

    然而,这并无大碍,因为即便仅仅只是在皇帝的心中种下一粒小小的怀疑种子,也足以助力自己顺利完成今日进宫面圣所期望达成的目标了。

    

    果不其然,正如裴徽事先所预料的那样,此时此刻的李隆基眉头紧锁,那两道原本就如刀斧镌刻般深刻的皱纹此时更是深深地凹陷了进去,仿佛要将他心中的忧虑与不满全都刻入其中。

    

    他那凌厉无比的目光犹如两把锋利的匕首,狠狠地朝着裴徽刺去。

    

    紧接着,从他的鼻腔之中传出了一声寒意十足的冷哼块,这声冷哼饱含着愤怒与不屑,仿佛能够将整个宫殿都为之震动:“哼!朕倒是觉得你这小子其实也是心怀叵测、居心不良啊!”

    

    听到皇帝这般毫不留情的斥责,裴徽顿时装作吓得脸色煞白,浑身颤抖不止。

    

    他不敢有丝毫怠慢,急忙诚惶诚恐地低下头来,连连认错谢罪。

    

    只见他满脸都是惭愧之色,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下来,就连说话的声音也变得异常谦卑和颤抖:“圣人您真是英明神武、洞察秋毫啊!微臣的确可能在这件事情上存有那么一丁点儿小小的私心杂念。”

    

    “但微臣可以对天发誓,我这么做更多的还是出于一片赤诚之心,完全是为了圣人和大唐朝廷着想啊……”

    

    话刚说到这里,裴徽便小心翼翼地抬起头来,偷偷瞥了一眼李隆基的神色。

    

    当他看到皇帝虽然面色依旧阴沉如水,但似乎并未真正动怒时,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胆子也随之略微大了起来。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继续壮着胆子说道:“而且,微臣斗胆向陛下进言,以微臣之愚见,杨国忠在此事当中所怀有的私心可要远比微臣严重得多啊!”

    

    当提及到杨国忠时,裴徽略微顿了一顿,目光迅速扫过李隆基的面庞,仔细地察言观色,试图捕捉到李隆基对于接下来话语可能产生的任何细微反应。

    

    然而,只见李隆基面无表情,并未显露出要打断他讲话的迹象,于是裴徽深吸一口气,接着娓娓道来:

    

    “杨国忠此人,实乃心胸狭隘之辈。”

    

    “想当年,李林甫曾当着众人之面朝杨国忠口中吐痰,这等奇耻大辱,杨国忠一直铭记于心,并时刻伺机报复。如今,他终于逮住了这个机会……”

    

    裴徽稍作停歇,再次偷瞄一眼李隆基,确认其仍在专注倾听后,才又继续说道:“再者,杨国忠在处理政务之事上简直一塌糊涂,可谓是毫无才能可言。”

    

    “自他担任右相以来,朝中众多大臣皆在私底下对他的能力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无一不对其表示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