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其他小说 > 赚钱技巧一千种 > 第167章 穷人改命,一定要远走他乡

第167章 穷人改命,一定要远走他乡

    20世纪70年代,余华两度高考落榜。m.zhongyuege.cc

    考不上大学,家人就托关系,帮他在老家谋了一份牙医的工作。

    他每天给人看牙、拔牙,闲时就和朋友吃吃喝喝。

    几年下来,不仅日子没有任何起色,整个人的状态也越来越颓丧低迷。

    26岁时,为了改变处境,他决定离开家乡,出门闯荡。

    他去了宁波,一边进修口腔科,一边尝试写作;后来又去了北京、上海等地,结识了许多作家,也大大拓宽了视野。

    远离了闭塞的家乡,最终让他改变命运,由牙医一跃成为着名作家。

    他曾表示:年轻时一定要出去闯闯,哪怕碰得鼻青脸肿。

    很多时候,一直待在家里,你就只能彻底烂在底层圈子里,永远不得翻身。

    人想要改命,首先要做的,就是远走他乡。

    作家丛飞从说过这样一句话,深以为然:

    人穷的时候,若是选择待在家里,就彻底废了。

    因为家里什么信息都没有,什么机遇都没有,当然你只会越来越穷。

    作家梁凤仪有个同乡,叫阿秀。

    90年代,乡里很多姐妹趁着商业热潮,都出去做生意,有人去义乌,有人去广东……

    当时姐妹们,都叫阿秀一起去闯闯。

    可阿秀觉得出门做生意太辛苦了,离家又太远,想想还是拒绝了。

    她留在了老家,在一个小旅馆当服务生,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扫、整理房间。

    可这样的好日子并不长久,两年后,旅馆就倒闭了。

    镇上就业机会太少,一直没找到新工作的阿秀,最后只得去菜市场卖菜。

    当初出去闯的姐妹们,后来有的买了汽车,有了在外地买了房,日子都越来越红火。

    而阿秀的生活却始终没有起色,反倒日渐困顿。

    《见闻语悟》里说,家是温馨的港湾,但也可能是困住你的牢笼。

    人这一生最怕的,不是在外头碰壁,而是待在老家闲废。

    专栏作家连岳,曾讲过一个读者晓军的故事。

    晓军曾就读某医科大学,毕业后,家里人觉得城市竞争太激烈,回老家发展更容易出头。

    于是他回到老家发展,进了镇医院。

    镇医院活很少,非常清闲,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玩电脑。

    身边的朋友也都好吃懒做,晓军经常跟他们混在一起,慢慢也染上抽烟、打牌等坏习惯。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逐渐失去了进取心,也荒废了技能。

    几年过去了,他仍旧是个基层员工,拿着基本工资,日子越过越窘迫。

    《贞观政要》中说,立身成败,在于所染。

    待在小地方,不仅会让你深陷舒适区,还容易使你受到底层圈子的拉扯。

    慢慢你就会变得迟钝麻木,整个人也会被各种琐屑人事所消耗。

    拘泥于狭小的一方天地,就只能受困于逼仄的生活。

    待在原地不肯走出去的人,最终都会掉进贫穷的深渊,也让人生随之坠落。

    我有个表姐,高中没毕业,就在家附近一家服装厂做针织工。

    每天重复着机械工作,既累,工资又低。

    没干两个月,她就觉得日子毫无盼头。

    于是她瞒着家里面,一个人偷偷坐车到上海找工作。

    因为没学历,她费了很大力气,才找到一份在销售公司端茶递水的工作。

    家里人知道了,非常反对:这工资和厂里做工也差不多,大城市生活成本又高,何必呢?

    可表姐还是固执地留了下来。

    尽管过得辛苦,但她见识了世面,也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她每天跟着同事学习做销售,还买了一堆干货书籍,报了培训班。

    很快,她转到销售岗,一步一步做出了成绩。

    如今她已做到公司的销售主管,薪资是在老家的十几倍。

    《天堂电影院》里有句台词: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你会以为那就是世界的中心。

    而当你走出狭隘的天地,人生也就会豁然开朗。

    电台主播程一,以前在河南老家做婚庆主持。

    老家业务少,根本挣不了几个钱;平时又跟哥们吃吃喝喝,赚来的钱也很快花了出去。

    他不甘心就这么浑浑噩噩地过下去,后来便去了北京。

    在同学介绍下,他进了一家媒体公司。

    在那里,他接触到了新媒体,学习到很多新知识;

    他也认识了不少新朋友,经常与他们交流行业动态、变化,寻找赚钱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