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

前岚县没出什么大事,显得岚县波澜不惊,看着很能扛事。现在出了蝗灾又出瘟疫这事,一下子就把岚县打趴下了。

    方县令从县丞口中得知江县还有其他的县都在闹瘟疫,他心中就松了一口气。这说明不是他们岚县有问题,大家都闹瘟疫了。

    “新奉县怎么样?”

    “新奉县不知道情况,他们城门紧闭,任谁去了都不开门。”县丞心想新奉县不会比他们县更糟糕。

    底下的幕僚跟官员们在讨论,说了“隔离”、“看大夫”、“处理尸体”……,方县令听得耳朵疼,县丞做了一个总结,“先把得了疫病的人隔离,再重金悬赏大夫去看病,一部分衙役去维持县里的秩序,还有一部分衙役去把尸体烧了。另外方大人烦请您让城中这几家的粮价降低一些,不然到时候岚县的情况就无力挽回了,对方大人的官名也有损伤。”

    方县令正要怒斥县丞多事,但他又冷静下来。又是蝗灾又是瘟疫,这事是太过火了,方县令心中这么想,为了面子还是给县丞甩脸子,面色铁青甩袖离开。

    “你说你又说这些把方大人惹不高兴了,以后你还要在他手底下做事,你又不是刚进入官场的年轻人,怎地还分不清轻重。”有同僚私下劝他。

    县丞:“再不说,百姓闹了暴动,就有我们好果子吃了。但凡他不那么糊涂,岚县的百姓就不会死那么多。以前没发生这些大家都是和和睦睦的,只有到了危难前才明白一个好的上官有多重要。”

    他们聊罢就去做事。

    衙役们推搡做事,不情不愿的去处理尸体,对待百姓也是一脸凶悍和嫌弃的样子。百姓没饭吃,又不清理自己,身上发出一股馊味。

    他们只喊饿,饿又有什么法子,衙役们自己吃粮食就困难,还说这些百姓了。徐家铺子的人全跑了,岚县的铺子都是关闭的,徐家的伙计跑了他们也不知道。街上一片死寂,有百姓躺在地上偶尔发出呻吟。

    衙役在烧毁尸体时,有秃鹫飞下来叼尸肉。

    “真是晦气!”一个衙役戴着白布掩住口鼻,拿着长刀驱散秃鹫。

    岚县居住人口有五万人,蝗灾跟瘟疫接连出现,就是城中的富户也承受不起。他们家中有钱,一直躲在府邸,只遣派人去买粮买菜,想等瘟疫过去好恢复以前的日子。

    方县令回府把方夫人和一众小妾训斥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郑山辞虞澜意》 90-100(第4/21页)

    遍,“你们快把粮价降下来,瘟疫发生了,岚县都变成这副鬼样子了,你们去传话把粮价降下来,不让老爷我不好过,你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城中大户把粮价降低到一百文一斤。

    百姓没钱,百姓不想活了。他们要把这鬼地方毁了。

    岚县县学的书生们有的劝说百姓,“不行,你们这么做就回不了头了。”

    “朝廷会派钦差大臣下来,到时候我们当着钦差大臣的面揭露方县令的真面目!”

    一个妇人哭咽出声,“那我们要怎么活下去啊。活不下去了。”

    书生们愣住了,圣人之语教他们修身治国平天下,可在遇见这事时,圣人却没有教他们怎么做。

    县学里的书生有从新奉县回来的,他想到新奉县的郑大人,他们去买粮食时那么理智清醒又温和。当官的跟当官区别太大了,像是鸿沟。

    县学的书生组织起来给百姓们买粮食,又买艾来熏,不过只是杯水车薪。一个县的瘟疫不会因为几个书生而停下来。

    需举全县之力。

    ……

    新奉县

    里正让自己儿子去巡逻,每天看有没有乡民出来乱逛。村里通水泥路,路途便捷,还有衙役每天要来巡查一遍,一旦发现出什么事,里正这个做官的首当其冲。衙役们带着香囊跟口罩,每天都要跑。戴着口罩喘不出气时,在路上没人的时候就会掀出来呼吸空气。

    “这玩意儿比戴一个白布在脸上好多了,但还是闷。”衙役说道。

    “该跑下一个村了。”

    “整天这样还是太累了,太繁琐了。”

    “知足吧,这样你从新奉县出去,去别的县去,保证让你服服帖帖的。”

    衙役笑了一声,“拉我出去都不出去,只是发发牢骚,这事还是要做。郑大人对瘟疫这事这么重视,又把纺织厂做出来的第一批香囊跟口罩给我们用,我们比城里的大户用得还早,我们还不仔细点。再说了,这瘟疫一旦爆发了,我们也逃不了。”

    上官的重视会引起底下官员的重视,从上至下,由此才能抵御瘟疫。

    新奉县最大的药铺是高家的,郑山辞又让了一部分的利给他们,药铺的价格上涨,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