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赵三河死了

    同一个夜。m.luhaibing.com



    月亮在云彩间穿梭,草甸营子不时地传出几声狗叫。



    杨大海翘着脚躺在暖烘烘的炕头上,手旁边摆着个大瓷盆,瓷盆里放着好几个缓好的冻梨。



    伸手拿出一个冻梨,圆圆的,还挺大,摸手里软乎乎的。



    咬一口,汁水四溢,又甜又香!



    “李梨啊,这名儿起的还挺好听......”



    杨大海脑海中回想着昨天集上的画面,那张白莹莹的小脸,一颦一笑,就好像在眼前晃似的。



    三晃两晃的,杨大海就觉得身上怪热的,原本盖在身上的小棉被也支棱起来了。



    “哎,明天一早就得让嫂子去找张巧嘴,去靠山屯打听打听......”



    他正自言自语着,手刚伸被子里,突然就听外边传来一阵鞭炮声。



    “噼啪噼啪噼啪噼啪~”



    是雷子的声音。



    杨大海眉头就是一皱。



    现在的农村,根本不禁燃放烟花爆竹,一进了腊月,时不时的就能听见鞭炮声。



    整个营子也都笼罩着一种硫磺味儿。



    但买烟花爆竹也得花钱呐,谁家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所以大人们往往把一串鞭炮拆成一个个的,让小孩儿们装兜里,今天放几个,明天放几个。



    可是刚才响的这串鞭炮声有所不同。



    这一般是家里死了人,给村里人报丧放的成串大雷子。



    这种鞭炮声音响、炸,传的远。



    不知道是谁死了?



    杨大海一瞬间冷静下来,赶快从被窝里钻出来,趿拉上棉鞋,抓起墙上挂着的棉大衣和棉帽子,准备去外面看看。



    也不是杨大海好事儿,农村人讲究个“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来”。



    他们这嘎达办喜事,村邻们除了结婚那天吃正席以外,前面还有一顿便饭。



    就这两顿饭,都得新郎的本家婶子嫂子们挨家挨户的去请且。



    而办丧事就不同了。



    只要本家报丧的鞭炮一响,不管多晚,村里人都会立马就到,帮着装裹死人,挂灵幡,定棺材,扯孝啥的。



    这就是老令儿,也能看出来农村人的人情厚薄来。



    屋外的北风怒号,刮的板杖子呼呼作响,杨大海顶着风,刚走到大街上,就见邻居们也都纷纷出来了。



    “咋回事儿啊?谁家放鞭呢?”



    “听着像是东头那片呢!”



    “去看看吧,光猜也猜不出来啊!”



    几个人说着,就往东边走。



    杨大海跟在最后边。



    “哎,是老赵家的三小儿没了!刚咽的气!”



    刚走没几步,对面迎上来俩人,一见面就对杨大海几人说道。



    杨大海一愣,老赵家三小儿?



    谁啊?



    不过一瞬间,他就想明白了,死的是赵三河!



    他可不正是老赵家的三小儿么!



    果然,就听有人叹息一声,“前些日子就听说不行了,呼来缓去的,没想到还能撑到现在。”



    “是呢,你说说,也没结婚,这就完了。”



    “还不都是为了钱啊!要不然他也不能上山让黑瞎子踢腾了!所以说,咱以后就平平安安的活着就行,钱多钱少的,咋不是过日子?”



    “.......”



    众人不停的唏嘘着,来到了赵有松家门口。



    只见他家的门灯和屋里的灯都亮着,发出昏黄的光。



    赵家本家人正里出外进的忙活,屋里不时的传出一阵高亢的哭声。



    杨大海没进去,在门口看了看就回去了。



    同来的人也没人觉得奇怪,毕竟老杨家和老赵家的恩怨,全营子都知道。



    杨大山家。



    杨大海,杨大山和孙秀芬围着一簸箕炒花生,边吃边闲聊。



    这花生是孙秀芬自己种的,红皮,油性特别大,用沙土在锅里一炒,吃起来成香了。



    “赵三河够能挺的,这功夫才死。”



    孙秀芬在营子里听到的八卦多,对于赵家的事儿门清。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