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祛风邪,缓解关节肌肉的拘挛疼痛,增强肢体的灵活性,对于长期受风湿困扰的患者,能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痛苦。
2. 散瘀止痛: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对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有显着疗效。当身体受到外力撞击导致局部气血瘀滞时,穿破石九层皮可促进瘀血的消散,减轻肿胀和疼痛,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其散瘀作用还可应用于一些体内瘀血阻滞所致的疼痛,如痛经、产后腹痛等,通过调理气血,使瘀血得去,新血得生,缓解疼痛症状,恢复正常的气血运行。
3. 止咳化痰:可作用于肺经,起到止咳化痰的功效,对于肺热咳嗽、咳痰黄稠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它能够清泻肺热,使肺气得以宣畅,减少痰液的生成,并促进痰液的排出,减轻咳嗽的频率和程度,改善呼吸道的通畅程度,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呼吸功能,尤其适用于风热犯肺或痰热蕴肺所致的咳嗽咳痰,在一些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的治疗中也能起到辅助作用。
三、用法与用量
穿破石九层皮的用法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 煎汤内服:取适量穿破石九层皮根,洗净后切片,一般用量为 15 - 30 克,加入适量清水煎煮,煮好后去渣饮用,可根据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适当调整剂量。这种方法能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于水中,便于人体吸收,从而发挥其祛风利湿、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等功效,适用于多种病症,如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后的内服药调理以及肺热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
- 浸酒饮用:将穿破石九层皮根洗净、晾干后,切成小段或片状,放入适量的白酒中浸泡,一般药物与酒的比例为 1:5 - 1:10,浸泡时间约为 1 - 3 个月,待酒液颜色变深、药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后即可饮用。每次饮用 10 - 30 毫升,每日 1 - 2 次。浸酒饮用主要借助酒的辛散温通之性,增强药物的活血通络、祛风除湿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等慢性疾病,长期适量饮用可起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功能的作用,但需注意酒精过敏者及孕妇禁用。
- 外用:对于跌打损伤、骨折、痈肿疮毒等外科疾病,可将穿破石九层皮鲜品适量捣烂,敷于患处;也可取其干品研成粉末,用醋、酒或凡士林等调成糊状外敷。外用时,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起到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解毒散结的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和炎症消退,但需注意保持敷药部位的清洁,避免感染。
四、注意事项
1. 孕妇禁用:穿破石九层皮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作用,孕妇服用可能会导致子宫收缩,增加流产的风险,因此在孕期应绝对避免使用。
2. 体质虚寒者慎用:因其性味偏寒,对于体质虚寒、脾胃虚弱、大便溏泄者,长期或大量服用可能会加重虚寒症状,引起胃脘冷痛、腹泻等不适,如需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配伍温性药物或适当减少剂量,并密切观察身体反应。
3. 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穿破石九层皮时,应避免与其他具有相似功效或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同时使用,如抗凝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等,以免增加出血风险。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特别是慢性病治疗药物,在使用穿破石九层皮之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以确保用药安全。
五、用方治病举例
1. 风湿性关节炎
- 方剂组成:穿破石九层皮 30 克,海风藤 15 克,络石藤 15 克,忍冬藤 15 克,威灵仙 10 克,独活 10 克,桑寄生 15 克,秦艽 10 克,当归 10 克,川芎 6 克,甘草 6 克。
- 用法:将上述药材洗净后,加入适量清水煎煮,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连续服用 1 - 2 个月为一个疗程,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疗程。
- 用途:穿破石九层皮与诸药配伍,共奏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养血活血之效,能够有效缓解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屈伸不利等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尤其适用于关节疼痛游走不定、遇寒加重、得热痛缓的风寒湿痹症型。
2. 跌打损伤
- 方剂组成:穿破石九层皮 20 克,乳香 6 克,没药 6 克,苏木 10 克,红花 6 克,桃仁 10 克,三七粉 3 克(冲服),续断 10 克,骨碎补 10 克,自然铜 6 克(先煎),甘草 6 克。
- 用法:先将自然铜煎 15 - 20 分钟,然后加入其他药材(除三七粉外)继续煎煮,煎好后去渣,将三七粉冲入药液中,分两次温服,每日一剂,同时可将药渣捣烂外敷于损伤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