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锦帆贼,甘宁

的人才到来。”

    典韦立刻拿起双戟跟随其后,十几名侍卫紧紧护送在侧。

    一行人快步朝着求贤馆进发。

    ---

    宛城城门外的公告牌前停着一辆牛车。

    车内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拉着路过的老者不断询问:“大哥,这南阳真的像传言中那么好吗?”

    老者看向牛车上询问的老妇及她身边大约三十来岁强壮的汉子。

    男子目光犀利,身旁木板上横放着两柄沉重的大铁戟和一张黑弓,并散布着一些带着磨损痕迹的箭矢,箭头还带有血迹斑斑的痕迹。

    这两柄铁戟几乎可以媲美护卫营统领所使用的兵器。

    “当然好啊,大姐!”

    老者回应说,“咱这里的百姓过得绝对是最舒服的。”

    听完这席话,那老妇频频点头,然而旁边的男人表情未见太多变化,似乎早已经听闻许多类似的评价。

    “母亲,自从进入南阳以来,你一直都在打听这里的情况,”

    男子笑着抱怨道。

    “活了一大把年纪了,我从未见过一个地方如此重视百姓,难免会有疑问。”

    妇人解释说。

    “我们就在这儿安顿下来吧,不再去扬州了。

    听说张太守是一代明君,留在这里是明智之选。”

    儿子沉思片刻后决定道。

    老妇像是读懂了儿子心中所想,安慰他说:“我们知道扬州刺史刘繇对有恩,等你以后有能力了自然会报答他,但不必非要去那里效力。

    如今青州 ** 频繁,生存不易;而在南阳这片净土可以安心生活。

    天下太平后再回东莱吧。”

    女子畅享未来的同时,她的儿子注视着城墙公告上显着的《求贤令》。

    老人刚才也提到只要有能力,在求贤馆定能找到一官半职的机会。

    “娘,不如让孩儿前往求贤馆一试,若这张易真的是位明主,帮他成就一番大事以早日平定四方。

    这样咱们娘俩就能早点回到故乡东莱了。”

    “但愿我还活着能看到那一天吧。”

    老夫人笑着说了一些自嘲的话,那汉子一听着急了:“娘,您这说的是哪里话!”

    “等我把您安顿好,就去求贤馆看看。

    凭着我的武艺,一定能谋个官职。”

    “刚才那位老人家说,医学院的张仲景院长会帮南阳的文武官员及其家属看病调理。”

    “到时候我带您去找他瞧一瞧,调理好身子,一定可以看到天下太平的日子!”

    两人说着便乘坐牛车前往一栋宅院,那是准备出售的房子。

    “主公!”

    这时张易也来到了求贤馆门前,今日当班的是郭攸之。

    “攸之,有没有什么人才到来?”

    张易拍了拍郭攸之的肩膀,笑着问。

    “主公,确实有不少人来,但其中有些人是欺世盗名之辈。”

    郭攸之沉思了一下说,“伯温先生和文若先生已经整理了名单,并上报上去,这些人中多数被安排担任刀笔吏或百夫长。”

    “现在求贤馆里有文人72人,武人38人,正在等待伯温先生和鹏举将军考核评分。”

    考核结果将决定他们能在南阳军中担任的官职。

    张易扫视了一圈,发现这些人虽然有一定的武艺,但也只是普普通通。

    但他坚持来了就不轻易放弃的原则,哪怕这些人的武艺只比普通士兵强些,只要背景调查没问题,张易基本都留了下来。

    “把这一批的名单拿给我看看。”

    张易道。

    郭攸之连忙到案前拿了一份册子交给张易。

    张易接过后便仔细翻看,里面的人名对他来说全是陌生人,直到他看到了最后一页。

    看到那熟悉的一个人名时,他微微扬起了眉毛。

    “甘宁,字兴霸,巴郡人士。

    早年曾为盗匪,被称为锦帆贼。”

    张易朗读完对甘宁的介绍后说道。

    郭攸之连忙点头:“主公,这甘宁勇武异常,历次来报名的人中数甘宁最厉害。

    只是主公您向来重视品德,我不知道该不该录用他,所以在名单中特地作了批注。”

    “本打算请示主公,谁知主公今天自己就来了。”

    张易微笑着点了点头。

    想到这位甘宁甘兴霸,他心中暗喜——水军正缺一位出色的先锋大将!

    像文聘性格沉稳且精通兵法,作为水军统帅非常适合;但是冲锋陷阵似乎并不在他所擅长之列。

    此次出征江夏,张易原本想委派荆州长大的黄忠和魏延担任先锋。

    但此刻有了甘宁这样陆地、水上都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