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记录里全是与专家沟通的通话时长。为了验证一个新的技术思路,他亲自参与实验,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反复调整实验参数,观察实验结果,双手因为长时间接触实验器材而变得粗糙。他的手指被仪器划破,简单包扎后又继续投入工作,纱布上渗出的血迹,见证着他的坚持。有一次,为了等待一个关键的实验结果,他在实验室的椅子上睡着了,醒来时脖子酸痛,却顾不上休息,第一时间查看实验数据,眼睛里满是对结果的期待与紧张。他看着实验数据,心跳不自觉地加快,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关键信息,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然而,祸不单行,资金短缺的问题也如乌云般,日益沉重地笼罩着公司。公司的账户余额像沙漏里的沙子一样,不断减少,每一笔开支都变得小心翼翼,需要精打细算。办公设备的采购计划被无限期推迟,原本计划更新的电脑和打印机只能继续“带病”工作,运行速度越来越慢,打开一个文档都需要漫长的等待,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办公用品也开始严格限量供应,原本充足的打印纸、墨盒变得稀缺,员工们都开始双面打印,节约每一张纸;水电费的支出都要反复核算,为了节省开支,会议室里的空调温度被调高,在炎热的夏日里,会议室里闷热得像蒸笼,汗水不停地从员工们的额头冒出,灯光也调暗了许多,整个办公环境变得压抑而昏暗。
为了节省水电费,公司规定下班后必须关闭所有电器,走廊的灯光也只在有人经过时才会亮起。甚至连办公室的绿植都因为浇水次数减少而开始枯萎,给原本压抑的环境又增添了几分萧瑟。陈宇每天都要亲自检查水电费的使用情况,看到电表和水表的数字,他的眉头就会不自觉地皱起来。他还会和财务人员一起仔细核对每一笔开支,大到办公场地的租金,小到一支笔的费用,都要反复斟酌。有一次,为了节省几块钱的打印纸费用,他和供应商磨破了嘴皮,争取到了一个小小的折扣。在与供应商沟通的过程中,他详细了解市场行情,对比不同供应商的价格和服务,只为给公司争取到最大的利益。他会在谈判前,准备好详细的价格对比表和市场调研报告,用数据和事实说话,争取每一个可能的优惠。
陈宇心急如焚,他一边努力寻找新的投资渠道,频繁地与各路投资人沟通,准备了一份又一份详尽的商业计划书,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市场前景到未来规划,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他穿着笔挺的西装,奔波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参加一场又一场的投资洽谈会。在那些豪华的会议室里,面对投资人的各种质疑和提问,他都耐心解答,试图争取到每一丝投资的可能。
有一次,为了赶上与一位重要投资人的会面,他在高峰期的街道上一路小跑,汗水湿透了衬衫,头发也变得凌乱,但他顾不上整理,只想准时赶到。他提前一个小时出门,却遇到了交通堵塞,无奈之下只能下车步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梭,鞋子被踩脏,裤脚也沾上了灰尘。到达投资人办公室时,他已经气喘吁吁,但还是迅速调整状态,面带微笑地开始介绍公司的情况。他熟练地打开PPT,详细地讲解公司的优势和潜力,尽管声音有些沙哑,却充满了激情。然而,投资人还是对公司的前景表示担忧,提出了一些尖锐的问题,陈宇一一耐心解答,可最终还是没能当场拿下投资,他的心情一下子跌入了谷底。走出投资人的办公室,他站在电梯里,看着镜子中疲惫又失落的自己,心中五味杂陈。他望着电梯楼层数字的变化,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刚才的谈判过程,思考着自己的不足之处。他分析着投资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反思自己的回答是否不够全面,想着如何改进方案,以增加下一次谈判的成功率。
另一边,他又马不停蹄地和团队成员商讨如何优化成本。他们反复核算每一项成本,从原材料采购到人员薪酬,从办公场地租赁到营销费用,每一个环节都仔细考量。为了降低原材料成本,他亲自与供应商谈判,在谈判桌上,他据理力争,凭借着对市场的了解和坚定的态度,争取更优惠的价格。他提前收集了大量的市场数据,分析了原材料的价格走势,以此作为谈判的筹码。他和供应商讨价还价,从单价到交货期,从质量标准到售后服务,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谈判,终于为公司争取到了一定的价格优惠。谈判结束后,他的嗓子都有些沙哑,可他顾不上休息,又投入到下一项工作中。他详细记录下与供应商达成的每一项协议,确保公司能够得到最大的实惠。他会将协议中的每一个条款都反复研读,和法务人员一起商讨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为了提高人员效率,他重新调整了工作流程,合理分配任务,对每一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优化。他仔细分析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找出可以简化和合并的步骤,制定详细的工作手册,明确每个员工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他还组织员工培训,亲自授课,希望能提升大家的工作效率。培训过程中,他详细讲解每一个工作流程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亲自示范操作步骤,还会和员工们互动交流,解答他们的疑问。培训结束后,他会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