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其他小说 > 叶满枝吴峥嵘 > 第 33 章【VIP】

第 33 章【VIP】

笔记本上,然后又带她去了最后一个班级。“这个班里全是学龄儿童,最大的11岁,最小的也有7岁了。成年人的扫盲班只要求识字,但孩子都是白纸,基础打不牢的话,不利于长远发展。所以我把他们单独放到一个班里,请了一名小学退休教师暂时帮忙管一管这个班。不过,这也不是长久之计,主任,咱能不能把这些孩子送到正规学校去?”

    穆兰皱着眉在教室外站了十几分钟,仔细观察了小学生们的课堂情况。

    隔了许久,她才叹气说:“咱们街道唯一的小学就是656厂子弟校,你上次跟我提过入学的问题以后,我去找郭校长谈过一次。他们那边师资力量有限,今年已经扩招了一百人,再扩招的话,教师忙不过来,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叶满枝问:“主任,咱们街道能不能再办一间小学啊?656厂的子弟小学只让本厂子弟入学,咱街上的其他孩子只能去其他街区的学校读书。除了扫盲班这些孩子,我听说今年还有不少孩子没能入学呢。”

    “这是历史问题了,”穆兰细细地给她分析,“学校只能由教育局拨款开办,咱们街道是不能主动办学的。一是没有办学经费,二是没有办学资格。若想在咱们光明街再开一间学校,只有两个办法!”

    叶满枝忙问:“什么办法?”

    “第一,游说656厂扩建或新建一所小学,他们自己出钱办子弟校,教育局通常都会批准。第二,去教育局申请办学指标,由市里拨款,在光明街上开办一所公立小学,吸纳附近的学龄儿童入学。”

    叶满枝为难地挠挠头,这两个都不好办啊。

    厂里把主要精力和资金都放到了生产研发上,子弟校要是能扩建,郭校长也不至于头秃了。

    至于教育局的指标,那就更不用提了。

    张勤简分管教育工作好几年,也没能弄来一个新建小学的指标。

    穆兰背着手在教室外的走廊上来回踱步,低声说:“目前扫盲班只能借用子弟校的教室上课,但咱们每晚都要用水用电,冬天可能还要用煤,人家学校肯定不愿意。我原本打算筹款盖一所扫盲学校,成人扫盲不需要教育局批准,咱只要有钱就能办起来。”

    “不过,”穆兰想了想说,“扫盲学校的事,其实可以与公办小学联系到一起,让教育局或656厂拨款建学校, 咱们街道出一部分资金,到时候白天由小学生使用,晚上用于成人扫盲,一个学校挂两块牌子,应该能节省不少资金。”

    扫盲毕竟是阶段性工作,专门修建学校还是太大动干戈了。

    叶满枝站在旁边,眼睁睁地看着领导在自己面前不断转圈圈。

    她心想,当领导可真是不容易,街道虽然规模小,但穆主任这心操的,真不比区长少。

    穆兰突然停下脚步说:“我看办小学的事不能拖了,今年至少有五十名学龄儿童不能入学,拖到明年的话,数字还要翻番。孩子不能上学,搞不好是要闹出大乱子的。”

    叶满枝连忙点头说:“主任,您说怎么办,我都听您的!”

    “扫盲班分班分得挺好,先让这些孩子暂时在扫盲班学着吧,”穆兰觉得656厂办学的可能性更大,索性道,“我先去656厂那边游说一下,他们要是能建校,那就再好不过了。”

    叶满枝问:“那我呢?要不我也去教育局问问吧,咱们分头行动!”

    区教育局是出了名的铁公鸡,穆兰觉得拿到指标的可能性不大,但年轻人有工作热情,她是不会泼冷水的。

    “那行,你往区教育局跑一跑,不要自己去,从刘金宝和赵二贺中间挑一个,让男同志随行。”

    穆兰操心得比较多,小叶太年轻了,年轻女同志在外面跑关系,还是要多加注意安全的。

    她想建议刘金宝跟着一起去,那小伙子脑筋活,会说话,适合出去跑业务。

    不过,叶满枝舍弃了金宝儿,出门前把赵二贺招呼上了。

    赵二贺人高马大,还能跑腿,虽然脑袋瓜子好像不太好使,但出门在外,比刘金宝管用。

    叶满枝说他脑袋瓜不好使,真不是讽刺赵二贺。

    他这人工作热情是有的,可惜总用不到正地方,人家新婚小两口来街道办登记结婚。

    临走的时候,赵二贺自以为礼貌地说了一句“欢迎再来”。

    好家伙,被那陪着领证的丈母娘骂了一刻钟都不止。

    刘金宝背地里给他起了一个“赵二货”的外号。

    *

    叶满枝虽然也是新人,但她提前在街道办干了两个月,在赵二贺面前也算是老资格了。所以,当她提出带着赵二贺去区里办事的时候,从没去过区教育局的二贺同志,立即就点头同意了。

    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