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们省内的相关科研单位和高校也能全力支援彩电的研发和生产。”叶满枝掷地有声地说,“曙光厂与省内六家科研单位和大学有长期合作,而且我们有自己的电视机设计室。相关专业的工程师和技术员有42人,其中副博士研究生2人,本科生17人,中专生23人。”
“除此之外,曙光厂开办了一所七二一工人大学,从明年四月开始,每年都会有30名电子专业的工人大学生,充实到我们的生产和科研一线。”
“正是因为我们有着非常扎实的又红又专的技术队伍,才让曙光厂只用一年时间,扭转了我国黑白电视机长期亏损经营的情况,彻底实现扭亏为盈,预计年产量可达到4万台!”
张副司长满意地点点头。
曙光厂的成绩确实比较突出。
在黑白电视机这一块,已经把其他工厂远远甩在了后面。
305厂的李主任却问:“曙光厂还没开始研制彩色电视机吧?”
“已经起步了。”潘昆仑极有自信地说,“我们已经有了黑白电视的成功经验,想必在彩电方面也能很快取得成果。”
“呵呵,”192厂的人摇头,“在技术上,彩电要比黑白电视复杂数倍,尤其是显像管,精度要求更高,质量要求也更严格。曙光厂的彩电至今还没有试制成功,在这方面是比较落后的。”
曙光厂的优势突出,短板也明显。
可是,在场的这几家企业,哪家不是如此呢?
最终要如何选择,还得看上级领导的决定。
*
四机部内部还需要开会研究,张副司长让各位企业领导先回去,不要耽误厂里的工作。
但大家表面答应着,实则谁也不会在这种紧要关头离开北京。
回到招待所以后,叶满枝和潘昆仑对今天的会议进行了复盘。
两人都觉得自家有一线希望,毕竟黑白电视的产量在那摆着。
在打造技术队伍这方面,曙光厂也算是比较领先的。
可是,两人心里都不上不下地悬着,总感觉不太踏实。
接下来的几天,他俩哪也不敢去,就守在招待所里等着四机部那边的电话通知。
叶满枝觉得,只等候消息还不行,她把潘昆仑派去了712厂郭主任所在的招待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叶满枝吴峥嵘》 220-230(第2/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