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一战而定

/P>

    君主杨昌看着三皇子杨昭和亲弟弟杨远,满腔的愤怒,他身旁的侍女、太监全都瑟瑟发抖,不敢抬头。



    “皇儿,你此刻拿下镇远侯,朕即刻立你为太子,下诏书传位于你!”杨昌还想挑拨。



    “不必如此,我已撰写好诏书,盖上玉印就行了。”三皇子杨昭甚至有点迫不及待的感觉。



    “贤弟啊,为何这般对我?”杨昌又开始哀求镇远侯。



    “此乃天命!”镇远侯早就对这皇兄失望透顶。



    君主身子一软,萎靡不振,交出玉印,被士兵请出去。



    杨昭几步走上龙椅,坐在上面,神气十足。



    “太子和二皇子那边还需要您亲自出面劝降。”镇远侯提醒道。



    “这就去!”杨昭恋恋不舍的离开龙椅,镇远侯随他来到太子驻扎的东明城,太子已经缴械投降了,直接跪倒口称陛下,请杨昭免了他太子头衔,贬为庶民!



    杨昭将他扶起说:“你我兄弟怎么能贬为庶民,朕封你为东明侯,荣华富贵一生无忧。”



    正在假惺惺的兄弟情深,二皇子仓促赶来,同样跪地口称万岁。



    就在三人团聚之时,一个身着太监服的男子点燃了衣服内的引信,缓步走到三皇子十步之内,突然冲出人群,将三皇子扑倒身下,死死压住,两只手死死抱着太子和二皇子的腿,镇远侯想上前,却被另一个太监服饰的人拉住衣袖,退后几步,突然一声巨响,三皇子杨昭连同太子和三皇子全都化成了血肉,一块整肉都找不到了。



    镇远侯还在发懵之际,手下将士纷纷跪倒,口称万岁。



    镇远侯瞬间领会,借口推辞几句,便让手下谋臣昭告天下,登基称帝,大赦天下同时减赋三年,普天同庆。



    安阳国改国号为永安,此年便是永安一年。



    阳关城冯家,正清水泼街,黄土垫道迎接新君主的钦差。



    钦差骑着高头大马,敲锣打鼓来到冯家门外,冯庸携兄弟、子侄、家眷亲自出门迎接钦差进入府中。



    钦差站立大堂之上宣读君主诏书:“冯庸劳苦功高,谦卑仁厚,特封为逍遥王,封邑阳关城、东武城、西武城,其子封子爵,世袭罔替,赏金千两、绢千匹……… 钦此!”



    “谢君主!”冯庸接过诏书。



    钦差施礼道:“恭喜逍遥王。”



    “同喜同喜,请钦差多盘桓两日,让在下略尽地主之谊。”冯庸知道这个逍遥王就是个名头,自己听听知道君主对自己好就行了,真要居功自傲,迟早完蛋。



    “逍遥王太客气了,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啦!”



    “好,来人,带钦差大人去歇息。”



    送走了钦差,遣散了家眷,冯庸上座之后,家中主事的兄弟还有三个儿子以及冯源都各自落座。



    “此次举事形势所迫,但我冯家赌对了,这个逍遥王不过是个虚职,万勿因此觉得高人一等,将家族生意耽误了。”冯庸严肃的说道。



    “是!”众人点头称是。



    “关于三城封邑,依旧由商会模式管理,一应收入归家族同工支配。”冯庸的话让几兄弟都有些动容。



    “家主,这样是否有些不妥,正房理应多得一些,我们受之有愧啊!”



    “都是自家兄弟,不必说这些。”冯庸挥手打断他的话。



    “日后我们冯家商号要努力经营,要知道逍遥王这个称号就是对我们的约束,什么时候君主要钱的时候,我们都要给,明白吗?冯家还是原来的冯家,可又不完全是原来的冯家,这里面牵扯太多,以后你们就明白了。”冯庸的话让冯源暗暗点头。



    伴君如伴虎可不是说着玩的,冯家的命运已经和君主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了。



    议事结束,冯洋和冯源走在一起。



    “我要尽快赶往东雨城,然后去给安陆兄弟报个喜,定要和他一醉方休。”冯源说道。



    “我也很想去,但是家主让我去帝都一趟,说是有要事要办,下次我再去吧。”冯洋遗憾的说。



    “现在去帝都,应该是好事。”



    “我现在就觉得冯家不能再好了,物极必反。”



    “贤弟可能想的太多了。日后你的大商圈可是要建到帝都去才好。”



    “等局势再稳定两年,你也要把物流跟上。”



    “那是自然,此去找安陆兄弟,看看他有什么好思路。对了你到帝都,也帮他打听一下修仙的事情,虽然此事听起来就飘渺,但我们也要尽人事,能不能成,就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