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大收获

    其中包含有剑法、拳法、轻功、内功,以及一本门派历史。

    苏畅将其全部拿出,开始速记翻阅。

    其中剑法有七本,包含较为出名的《衡山五神剑》、《百变千幻云雾十三式》、《回风落雁剑》,剩余四本属于大苏货色。

    这里提一句苏畅对于秘籍好坏的分类,目前只有三种:大路货,大路货之上,以及精品。

    拳法秘籍有两本,《青天揽日月》和《衡山流云拳》,其中前者算是一部精品,后者只是大苏货之上。

    轻功有三种《雁回步》、《风凌步》以及《云隐踏风》,皆是大苏货之上。

    内功两种《衡岳心法》和《云隐真气》,前者算是恒山派核心内功,感觉一般,达不到精品,后者是一本残篇,按照所写,修出内力极为精纯,如衡山云雾般虚实变幻,运功时可完全隐藏自身波动,出招时内力附加之下,可让对手难以判断力道强弱,若是不残,能达精品。

    最后一本门派历史,不提也罢。

    全部看完,苏畅用时半个时辰。

    将一切复原整理好,他便带着苏花儿飘然而去。

    他二人并未直接下山,而是在林间找了一处隐蔽之地。

    苏花儿在一旁看守,苏畅则盘膝坐在一块巨石之上。

    他在整理刚刚的收获。

    先是七本剑法招式,精华之处被他快速提取并融入自身。

    例如“泉鸣芙蓉”、“鹤翔紫盖”、“石廪书声”、“天柱云气”、“雁回祝融”这类最为拔尖的剑招特点,被他优化吸收。《百变千幻云雾十三式》中结合戏法的怪异方式让他有了不少想法。

    而后借助刚刚的收获,他对自身《剑道》进行完善,让剑法中每一招每一式都多出“虚实变幻”“奇诡刁钻”的特点。

    后续轻功、拳法、内功同样如此。

    他只看思路与想法,那些类似的成名杀招,他并不会去学,因为往往看过之后,他就能推导出更好的。

    而此次最大的收获,是从《衡山流云拳》中学到了“拳势”,从而领悟“借势”技巧。

    何为“拳势”?

    众所周知,普通拳法构成是“力量”搭配“招式”。

    这其中力量包含内力与肌肉劲力。

    而“拳势”则是在“力量”与“招式”基础上加入了“精神”。

    听起来有些玄乎,其实只是精神与周遭环境的共鸣。

    举个简单例子,一个人心情平静时,会发觉瓜田李下是如此惬意,她坐在那里,一切都是如此和谐。可若那个人心情烦躁,无论她如何假装,一眼看去就会给人格格不入之感。

    “拳势”便是在这种感觉上的延伸。

    《衡山流云拳》中有载,当初那位前辈创出这拳法时,曾在衡山上生活四十年,这里的一切变化,他闭着眼睛都能感知。

    他不断尝试摸索,就将那种感觉融入拳法,最终才有了这部《衡山流云拳》。

    文中有写,练成之后,拳法返璞归真,和谐自然,可借这衡山之势极大增强威力,镇压诸敌。

    这么厉害的拳法,后续为何毫无名声,无人练成,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后来者再难与衡山环境共鸣,就算出了一位那样的弟子,好不容易学会拳法,一旦离开衡山,周遭环境变化,就难以再找回共鸣感觉,自然也就无法再拥有“拳势”。

    说白了,这是一个靠悟性的东西,甚至就不该出现在笑傲这个时期。

    往前推个数百年,乔峰的音响,咳······降龙势,张老道的太极势,都是同样的道理,某些武学只有在特定人手中,才能发挥出独有的效果。

    而恰好,苏畅便是这个特定之人,甚至更加夸张。

    逆天的悟性,让他能够很轻易感受到万物脉动,无需顾虑天时地利。

    举手投足间,只要他想,就能为之契合。

    道经中,也有人称这个状态为天人合一。

    但苏畅很清楚,他现在还并不是,应该说不够彻底,冥冥中他能察觉到,那是一种自身“配不上”这天地的错觉。

    和国术抵达化劲之后,难以再进步一样。

    对此,苏畅有一些猜测,只可惜短时间内无法验证。

    不过:“拳势”终归是帮他开了一扇窗,让他的武学进入了一片崭新的领域。

    苏畅这一坐就是一个多时辰,他对自身武学进行了一次不小的升级。

    《长生功》更新至6.3版,内力新增“变化隐匿”功能,同时可通过“借势”周围环境,以加快内功修行速度。

    《剑道》更新至4.0版,剑招多出“虚实变幻”“奇诡刁钻”的特点,融入“借势”技巧,也即是山岳之势,大地之势,清风流云之势等。

    《武典》更新至3.7版,同样招式间多出“借势”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