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殿试

保和殿一路走出皇城,沿朱雀街绕京城一圈,满城百姓皆可一览状元郎风采。

    文欢与燕离寻了一处沿街的茶楼,选了个靠窗的包厢,推开窗棂,楼下刚好能看见已然人头攒动的朱雀街。

    ===

    不过一炷香的时间,由远及近传来阵阵喧哗声,便知当是到了。

    一时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群躁动了起来。

    崔九堂此时已然换上了一身御赐绯红罗圆领袍,头戴乌纱高帽,身骑枣红色高头大马,端的是一幅剑眉星目、器宇轩昂的翩翩少年郎模样。

    街边不乏年轻女子,见状元郎竟不是年过几旬的老苍,又见他面如冠玉,不由纷纷对着他抛去媚眼,更有那胆大的年轻女郎将手中帕子等丢向马上之人。

    但崔九堂眉目疏淡,只是轻轻用衣袖将香帕等物拂开,连一个眼神都未曾给那年轻女子。

    一旁有人调笑,“哟,程三娘又来榜下捉婿了,今日这状元郎的风姿,可是比你几年前会试放榜时捉的那位郎君俊俏数倍不止。”

    大庆朝民风淳朴,对男女大防也并没有前朝那般苛刻,即便是和离过的女子也是可以再嫁的。

    那位叫程三娘的年轻女子似乎与那人相熟,闻言有些羞赧,叉着腰便啐道。

    “呸,少在这造姑奶奶的谣,看我不撕烂你的嘴。”

    在一片热闹喜庆的氛围咯喔,崔九堂并未因中了状元而沾沾自喜,反而冷静自持,颇具风骨。

    在经过文欢所在的茶楼下方时,他好似忽然心中有了感应,抬头向上看去。

    二人四目相对,文欢一时竟红了脸,借故端起茶盏别过                                                头去,但耳畔的红晕却出卖了她此时的内心想法。

    崔九堂也收回视线,鸦青色的睫羽盖住了眼底的情绪,嘴角微微翘起一个浅浅的弧度。

    今日殿试,皇帝亲自出考题,亲自审阅众人所作文章试题,被崔九堂的才华所惊艳,将他的廷试列为一甲,更将他所作文章抄录数份,分发给众人传阅。

    龙颜大悦的后果便是,崔九堂不但成了状元,更在京中朱雀街御赐府邸一套。

    这府邸原是前朝光禄寺大夫的宅邸,此人好风雅,府邸内陈设华丽,布局精美,且位置距离东华门极近,是千金也难买到的好地段。

    由此可知,崔九堂在皇帝心中地位可见一斑。

    ===

    一连数日,关帝庙行香、探花宴、雁塔题名,崔九堂忙的脚不沾地,崔母更是迎来送往,还兼之要收整箱笼,派人打扫新的府邸,待日后寻一黄道吉日搬入新的宅邸。

    几日的功夫,忽而不止从哪里冒出许许多多的崔氏族人,都带着礼品前来庆贺。

    崔母很是清醒,一概没有接受,只是笑着请诸位喝了茶后,客客气气将他们送出了门。

    朝廷中对新科状元的任命很快便下来了。

    崔九堂被封为翰林院侍读学士,竟是个从五品的官职。

    往届状元最多也不过是从六品翰林院修撰,像崔九堂这般,做了状元后竟直接被封为从五品官职的,自建朝以来还是第一个。

    崔旷心中虽有些不安,觉得他上来便如此招眼,担心树大招风,但又是皇上亲自下的令,他也不便再说些什么。

    只是与崔九堂再三嘱咐,一定要低调,切莫不可太过张扬。

    崔九堂本就是个沉稳内敛的性子,听得老师的一番话后,他更是闭门谢客,那些同僚友人间的宴请聚会等一律不去,只说是在家中温书习字,陪伴母亲。

    侯爷夫妇二人最开始得知自己的未来女婿为此次科举的一甲时,内心很是激动。

    后见崔九堂在京中一时风头无俩,二人思忖一番后并没有选择即刻贴上去,而是默不作声观察着。

    数日过去,崔九堂不但没有因中了状元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谨小慎微起来。

    侯爷夫妇二人此刻才真正放下心来。

    二人见过太多一番得势后便抛弃糟糠之妻或想攀高枝的,虽说侯府门第也不低,但是对比今日炙手可热且又是天子门生的崔九堂,确实暗淡了许多。

    自崔九堂中了状元后,文欢也已有数日未曾再见过他。

    她此时心中也有些思绪纷杂,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当下的情况。

    按照二人之前说好的,她本应该在他被封官后便与他解除婚约,今后各自婚配互不干扰。

    但她总觉得这个时候与他提起有些不合适。

    崔九堂刚刚被封了官,自己便这么着急的与他解除婚约,若是被不知情的人知道了,还以为是他做了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情,才让侯府宁愿在这种时刻都要不顾一切的与他解除婚约。

    她点点头,对,都等了这么久了,也不着急这一时,等他官做的再稳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