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旧事

    老婆婆道:“贵妃本是杭州人氏,原来就住在画桥边第一户人家。m.luhaibing.com今上随太祖起兵路过此地,被前朝大将伏击而受伤,贵妃不顾自身安危救了今上,此后遂成一段佳话。今上和贵妃离开杭州前光顾了我的摊位,如今算来已有将近三十年了。”

    令仪心中一动,跟她比划了一番,问道:“皇上给贵妃挑的可是一支五花头凤鸟纹对钗?”

    老婆婆点头道:“是。当时皇上对贵妃一见钟情,特意买下来作为新婚礼物送给她。贵妃深感皇上的情意,跟随皇上在军中效力,照顾受伤将士,还为百姓补衣做饭。不仅皇上爱她至深,见过贵妃的百姓也交口称赞她的贤德呢。”

    令仪又问:“皇后与贵妃是何时结怨的,婆婆可知道?”

    老婆婆正欲开口,顾忌四周人多眼杂,便道:“你若真想知道,晚上来找婆婆,婆婆告诉你。”

    令仪立时答允,晚上按时赴约。老婆婆的儿媳妇正在窗下刺绣,听她说明来意,引她到里间见了婆婆。

    婆婆方缓缓开口讲述道:“贵妃是皇上于战乱中所纳,当时皇后在太祖身边照顾公婆,贵妃并不知皇上已有妻小。等皇上与太祖两军汇合时,两方才得以相见。初时两个女人还不算水火不容,直到后来发生了一桩公案,两人才彻底闹僵。”

    令仪忙问:“是什么事?”

    老婆婆道:“我也是道听途说,事实究竟如何恐怕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了。当时战局不利,太祖一家弃城逃走,皇后自然是要照顾婆母的。她生育的长子年纪尚小,因平素亲近贵妃,就和贵妃搭一辆车逃走。偏偏贵妃这时也有了身孕,一时照顾不过来...”

    令仪只觉一颗心如堕冰窟,颤声问:“皇后的孩子在战乱中死了?”

    老婆婆无奈摇头,长叹一声:“谁也不知那孩子究竟是死是活,皇后闻讯气急攻心昏了过去,醒后直骂贵妃是在替自己腹中的孩子扫清障碍。皇上开始还替贵妃争辩,无奈三人成虎,大家都帮着皇后责备贵妃,由不得他不信。”

    “贵妃没有解释过吗?”

    老婆婆一拍大腿,十分怅然:“她解释了,谁信?一家人从此冷落了她,她整日以泪洗面,不久生下一个男孩。只有皇上对二殿下爱如珍宝,其他人虽不敢欺负稚子,对贵妃却没那么客气了。”

    她顿了一顿,又道:“后来二殿下也不幸夭折,贵妃指责皇后蓄意报复,两人又吵得不可开交,皇上也劝不开。此后几年皇后和贵妃又接连有孕,却一个孩子也没生下来,人人都说是二人争斗之祸。”

    令仪思潮起伏,又问:“有一个姓柳的人家,因为支持贵妃成为太子妃而获罪,婆婆可知道内情?”

    老婆婆努力回想,茫然地摇摇头:“支持贵妃的有好几个,老妇还真不知道最后他们命运如何。”

    令仪失望地低下头,陪着老婆婆唠了一会儿家常,便告辞出门。老婆婆心疼她独自一人在外奔波,留她在家歇宿。令仪摸了摸干瘪的钱袋子,终于还是因为不好意思打扰对方,忍痛拒绝了。

    那媳妇也放下手里的活计出门送客,令仪见架上绣品已完成了大半,其花纹繁复华丽,针脚细密灵动,不由赞道:“好美!”

    老婆婆得意地道:“不是老妇拿大,我儿媳妇这手绣工,比起贵妃还真是不遑多让。当年贵妃可是杭州绣坊中手艺最好的绣娘,曾有公子哥儿豪掷千金抢着买她的绣品呢。”

    令仪闻言甚是心动,若能投齐询所好,一定事半功倍,以后应对齐烜也有了可仰仗的本领。

    “这好手艺需要练多久才能出师?”

    老婆婆轻笑道:“杭州绣娘刚会说话的时候开始摆弄针线,及笄后还只学到了八成。本地天资再聪颖的绣娘,也要十年八年才能略有小成。非得高标准,严要求,才不砸了杭绣的招牌。姑娘要是想学个皮毛,没有一年半载也是不成的,只是出去别说是我们教的。”

    令仪咽了口唾沫,把身上所有的钱全都掏出来交给婆媳二人,乞求道:“这是我的一点小心意,就当是拜师费了,万望老婆婆不要嫌弃。”

    老婆婆推开银子,摆摆手道:“你先别着急,先跟着我们学几天,不怕辛苦想继续学再给银子不迟。”

    令仪欢天喜地地应了,此后便跟着婆媳二人学习杭绣。她本来不精于女红,算是从头学起,每天晨起到深夜都要耐着性子飞针走线,盯着绢子直到头晕眼花,自以为性格沉稳了不少。

    她此刻唯一的遗憾是不能立即见到齐询,心里着实挂念,每天梦里都要与他相见诉说衷情。临行的时候她觉得不便,就没带鸽子,此时不知该如何与他通信,有时对月感怀,期望他也能在月亮的那一头感知她的相思之意。

    另一头的明月亦将清辉照在齐询的身上,他已经许久没有听到她的音讯,前两天的一封信带回了渊柔代为答复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