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11章

,他......扑哧,他都这么惨了,他说他没写书,大家就当他说的是真的吧。”

    【花轿是需要人抬的,他的好,需要绿叶来衬托。他先夸他的性格纯善,他没害过一个人,手中没有一条人命,只会舍己利人,从未有过损人利己的举动,实乃当世圣人。他在恶行累累的一众兄弟里格格不入,出淤泥而不染,光明磊落,说的就是他。】

    皇子们翻白眼,这些字拆开他们都认识,合起来他们就不认识了。

    大臣们:“……”二皇子好生不要脸,什么叫他手里没有人命,死在他手里的那些大臣,他们不是人吗?

    【自夸过后,他开始挑剔他的兄弟。老三是个伪君子,当面一套背面一套,嘴里没有一句实话;老四是个墙头草,没有底线;老五臃肿呆滞;老六老七是蠢货;老八手段阴柔狡诈;老九善笼络,会蛊惑人心......

    某种程度上来说,灵帝也达成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成就,不过是阴间款的。】

    永兴帝嫌弃脸:“朕不需要!”

    太子及皇子们打了一个哆嗦,这算哪门子的兄友弟恭,老二全是在说他们坏话。

    殷璋纳闷,他什么时候蛊惑人了,合着在二皇子眼里,他就是魅魔是吧。

    三皇子生气:“二哥你说谁是伪君子,我看你是嫉妒我曾被父皇夸过有君子之风。你自欺欺人就算了,你怎么还凭空诬陷我们,兄弟们招你惹你了?”

    天幕里的他怎么不跑出来打破老二的脑袋,告诉                                                他别做白日梦了,哦也是,那时候老二是皇帝,他不能打。

    四皇子不客气说道:“世人皆醉你独醒,二哥,你也不容易,独自沉溺在父皇只爱你一个人的美妙世界里。”怎么不干脆把你溺死。

    其余皇子一个接着一个过来批评讥讽二皇子。

    一两个人说他,他会尴尬,所有人都说他,债多了不愁,二皇子心情瞬间由尴尬转变为轻松,一句“我是帮你们认清自己”,惹得众人怒目而视。

    【灵帝不喜他人提起先帝,可总有些大臣喜欢在他的雷点上蹦跶,没关系,写书不能解决,他还有惊世智慧!惊世智慧快想想办法啊,惊世智慧告诉他,莫怕,一切有它,该使用皇帝拥有的超级力量了。】

    【灵帝搞出来一个“见知故纵法”,官吏听到或者知道有人提到过先帝,必须举报,不举报就是故意放纵。故意放纵之人,一经查实就会被判处有罪。

    如此一来,朝堂哪还能安稳日子。大臣们不管是求上进,还是报私仇,又或者是为了自保先下手为强,通通裹挟进来,晋怀帝三个字在当时成为大臣们相互罗织罪名,滥用刑法的倚仗。】

    【朝廷尚且如此,民间更是混乱不堪。地方官吏只要说一句这个百姓提到晋怀帝,他有罪,不用审查,就能让百姓入狱。尽管以前也有冤案,但好歹是把屈打成招的流程走了,这下是演都不演了,直接上下嘴皮子一碰就给定罪了。

    民间人人自危,百姓家破人亡不在少数,后期甚至发生几起走投无路的百姓起义的事件,少者数百人,多者数千人。当然了,这些起义很快就被朝廷镇压下来。】

    二皇子沉着脸,他为天幕里的那个他鸣不平,那些黔首不能多为他考虑一二吗?一言不合就起义,什么脾气啊,比他这个皇帝的脾气都要大,搞得他好像是个什么昏庸无道的皇帝。

    【灵帝觉得是大臣们的错,是他们错误理解了他的政令,他决定安抚下百姓,于是他就把年号改了,这是他第二个年号的由来。他后面改了不少年号,他在位的十年里,一共有120多个年号。】

    永兴帝嘴角抽搐,这么多年号,他记得清吗?

    二皇子表示他记不清无所谓,大臣们能记住就行了。

    【换年号,他换了120多个年号,灵帝这显眼包真的够够的,冠绝古今中外,我翻遍史书,硬是没找到有谁换年号比他还要勤快。】

    【大臣们混乱,今天上朝是这个年号,明天上朝是那个年号,说错了不行,轻者扣俸禄,重者贬职免职。改过的年号是灵帝占卜算过卦,问过祖宗,祖宗托梦给他的好年号,说错了会损福气,破坏运数。

    这么说大晋的祖宗还挺宠他,他要年号,他们就给。】

    永兴帝不忍直视:“老二,你能不能来点新花样,一直搞托梦,你就不烦吗!”太/祖给他托梦,祖宗也给他托梦,什么都是托梦。

    二皇子哼哼唧唧:“好用就行,一招吃遍天下。”

    殷璋莞尔,话糙理不糙。

    还行吧,至少他没有用进门先迈左脚的理由,等等,大臣们回过神来,他们什么时候要求这么低了?二皇子真是个祸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