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心火

见珣,她嫁给七皇子高见琮,别人都说她嫁了这世间最好的儿郎,她也觉得自己应配人中龙凤。她的嫁妆从家门前一直排到王府铺满了朱雀大街,朝中亲贵大多推了大姐姐的席面,前来庆贺。

    那时候,王漱很同情她,想着等七皇子登基了,自己也会好好对她。

    谁能想到,婚后高见珣云程发轫,恩宠日隆,剑指天子之位。而高见琮被逼应娶,心中有怨,大婚之夜带兵离去,让她从嫁进门的第一天就守了活寡。

    她哭过,闹过,求过,可高见琮数年如一日的冷淡,像高山雪,雪下冰,永远不为所动。

    他说:我心有所属,你一意孤行,求仁得仁。

    她已经快忘了那七年是怎么度过的。

    高见琮一点面子不留,明火执仗与她两地分居,让她在西京世族之间丢尽了脸,她听到四皇子被封郡王,听到皇帝高兴静王夫妇喜得麟儿,听到传旨太监为大姐姐宣读诰命。

    元嘉三十六年春,帝崩于祈年殿,高见珣手握遗诏扶灵而出,在高见琮远在边关鞭长莫及之时登基,她那个卑贱的姐姐坐上了后位,执掌内廷,权势赫赫,父亲母亲也因为得了荫封而对王濯笑脸相迎。

    她很想问一问为什么,命运如此不公,将她的托举到云天之上的位置,又让她狠狠跌落。

    她想为自己再争取一回,可她终究只是个后宅妇人。

    她什么都做不了,她豁出了颜面、请父母三番五次入宫求来的姻缘,变成了困住她的黄金笼,将她困死在这,到死都是高见琮的人。

    王谢两家倾注心火养出来的雏凤,被錾刻进雕梁画栋,折断了高傲的羽翼,永远飞不出去。

    这让她如何甘心?

    她等啊等,好不容易等到那一封和离诏书,终于和高见琮一拍两散。

    所幸她还年轻,她还有久负盛名的美貌,她在法门寺日日开法会讲经文,遍邀长安勋贵,终于,新帝成了她的入幕之宾。

    高见珣待她很好,让她入宫,给她名分,许她和长姐平起平坐,请东宫太傅教导她的儿子,

    甚至在巫蛊那件事中,他……也愿意站在她这边。

    她想,他是爱她的。

    是姐姐的存在挡了她的路,如果没有姐姐,她早该与他比翼双飞,一生恩爱。

    只是当年娶不到自己,他才娶了姐姐。

    他为她遣散了后宫没有子嗣的妃嫔,姐姐死后十余年,她都代行皇后的职责,独占恩宠,除了没有皇后的印玺和权力,她什么都有了。

    她以为日子终于要好起来了。

    她也会像姐姐一样,儿子被立为太子,成为皇后,甚至太后,能在丈夫死后挂起帷帘临朝称制,真正成为这天下的第一人。

    或许是他对她的爱让上天都妒忌。

    朝臣们纷纷上书,指责他专宠,指责她跋扈,拥护废太子的党羽越来越多,他们要求为死去的皇后和太子平反,要求皇帝翦除日渐膨胀的外戚,甚至说出了主少母壮、取鉴吕皇之语。

    三朝老臣以头戕龙柱                                                ,血溅丹墀,群臣联袂上书自请挂印还乡。

    高见珣不得不千里迢迢找回废太子的儿子,将她的孩子送到偏远的封地做藩王。

    为什么?!

    为什么王濯总会给她带来不幸,为什么王濯可以抢走她的一切,为什么她这顺遂的一生走到最后,还要因为那个女人变成南柯一梦?!!

    那样痛彻心扉的感觉,即使重活一世,依然如剔骨般细细密密透出血肉。

    若是高见珣的生命中没有大姐姐呢?

    若是一开始,嫁给高见珣就是她,她会为她生下嫡长子,会成为贯彻他一生唯一的女人。

    她的生命中也不会再有那狼狈潦倒的七年……

    夜风敲开窗,吹乱了琉璃灯中的火光。

    *

    侧室里,王景年听罢夫人所述,久久不能言语。

    “莫不是两个孩子私下闹了别扭,她不愿同做父母的说?”若说小女儿是因一场病就对从前奉若珍宝的表哥忌恨起来,他是万万不信的,王景年琢磨半响,憋出一句,“不如明日,去法门寺请住持看看吧,我听青萝说漱儿落水时撞了后脑。”

    谢夫人被这话气得不轻,这不是明摆说她女儿磕到头,磕傻了么?

    “可女儿已经这般惶恐,今日还在院子里拂了七殿下面子,若执意要她嫁去,恐怕美事不成,倒要结成一对怨偶了,那七殿下最初不是也不愿吗?”谢夫人心中只挂念着女儿。

    从前她的漱儿还小,婚事由着她挑,自及笄女儿便相中了高见琮,高见琮又生得清风朗月洁束身自修,她这个做母亲的自然要为女儿奔走。

    她的父亲越国公有两个女儿,尚且宝贝得跟眼珠子一样,她可就王漱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