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途中

    一路前行,走了六七天,来到一个山寨,杨国明说这里叫孟洋。www.guiyunwx.org

    孟洋也有土司。

    马帮大队经过孟洋山寨,没有停留,直接出寨。

    走出孟洋两里路,来到一个河谷。

    河谷狭长,沿着河有一条土路,通往远方。

    河水很浅,河谷有很宽的河滩,河滩上尽是鹅卵石。

    这里正合适休息,杨国明和朱江商量一下,决定在这里歇息。

    一声令下,大队人马立即停下,马脚子们首先把骡马背上的货物卸下,然后让骡马到河边喝水。

    朱江的人虽然停下休息,但还是安排人警戒。

    马脚子安置好骡马,就在河边找地方生火,准备做饭。

    朱江和杨国明一起闲聊。

    朱江问:“你们以前走过这条线路,路上一般有哪些风险?”

    杨国明说:“主要还是土匪。不过一般都是小股土匪,他们的武器也不行,只要我们马帮有武器,小股土匪是不敢惹我们的。大股土匪我们惹不起,但可以躲开。一般的情况下,只要不得罪当地土司,躲开势力强的土匪,其他风险都是可以控制的,当然,意外情况,谁也无法预料。”

    朱江说:“最好还是路上有熟人,才能提前了解情况,就跟打仗一样,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后如果经常要走这条线路,必须要发展线人。”

    两人正说着,突然有人说:“来人了。”

    只见后方来了一大群人,好像还有骡马,看起来也像是一队马帮。

    情况不明,朱江的人迅速集中,拿出武器,警惕地看着前面。

    正在做饭喂马的马脚子也停止手里的活,寻找自己的武器。

    在众人的注视下,后面的人越走越近。

    现在已经可以看清楚,确实是一队马帮。

    大约有六七十匹骡马,二十几个马脚子。

    马脚子身上背着武器,但没有拿在手里,显得没有恶意。

    还没走到面前,只听后面的马帮中传来一个声音:“前面是哪个锅头?”

    说话的是后面马帮大队中的一个人,这人身材高大,四十多岁的样子,一脸彪悍之色。

    杨国明说:“腊戍杨家马帮。请问你们是哪家马帮?”

    那人说:“原来是腊戍杨大锅头,久仰大名。”

    杨国明说:“大锅头是我们老大,我是二锅头。”

    那人说:“杨二锅头,也久闻大名。我们是昔卜刀家马帮,我是他下面做事的,我叫岩温。”

    杨国明说:“原来是刀家马帮。怎么也走这条线路?”

    昔卜是腊戍南边一个傣族土司的地盘,刀家马帮锅头,也是傣族人 ,叫刀安楠。不过刀家马帮好像主要走东枝那条线路,和杨家马帮从来没有交往。

    岩温说:“本身我们一直都是走东枝那边,这次是一个老板要送货到大其力,我们想着到大其力走这边要近一点,就从南邦那里过来。听说你们在前面不远,我们想着一起搭个伙,就加紧赶来了。”

    不同的马帮在路上拼火,是常有的事。特别是人数少的马帮,拼伙后互相帮助,路上更加安全。

    马帮本身是风险极高的营生,马帮之间互相帮助,是马帮的行业规矩,杨国明当然无法拒绝岩温的要求。

    杨国明说:“好,一起走热闹,也相互有个帮助。正好我们还没有吃饭,你们也在这里歇梢,等会儿一起走。”

    于是岩温的人马也停下来歇梢。

    朱江一边吃饭,一边问杨国明:“这些人没有问题吧,你观察他们是不是真正的马脚子?”

    杨国明说:“肯定是马脚子,是不是真正的马脚子,我们这些跑了几十年马帮的,一眼就能看出。我们跑马帮的,路上拼伙是常见的事情,就是为了人多势众,相互也有个照应,毕竟路上危险多。”

    朱江听杨国明这样说,才放下心来。

    歇过梢,两只马帮同时开拔。

    这时骡马已经有一百多匹,人数也增加了,整个队伍浩浩荡荡,声势颇大。

    一起走了三天,又来到一个山寨。

    杨国明说这是霍班土司的地盘。

    朱江心里想,是不是一个村庄就有一个土司。

    实际上 ,土司的地盘比村子还是要大,但是比现在大县,还是要小一点。

    很简单,当时掸邦的土司数量,远多于后世掸邦的县市。

    小说《尘埃落定》里面的土司,其管辖范围恐怕就是一个村庄,最多相当于一个乡镇,在土司的地盘里,他其实就相当于国王。

    还没有到土司山寨,马帮队伍就感到有点异样。

    这是一个人数较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