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奎告诉朱江,自卫队来到孟萨之后,陆续有几十个国军离散人员前来。m.chunfengwenxue.cc
朱江估计,还过几天,国军离散人员将会大规模到来。
目前国军撤军已近尾声,等撤军完成,国军临时总部从美赛撤离,离散人员才敢放心出来。
现在需要提高考虑,人员激增之后,如何管理的问题。
这是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事情。
如果一下子增加的人数超过原来的老兵,而这些新增的士兵又大都是以前的国军士兵,能不能控制这些新招人员,就是个考验。
朱江有时候思考国军失败的原因。
他有后世的历史总结,也有即时的观察体会,能够把这个问题看得相对清晰一点。
中国历史上,统一战争,大都是北方统一南方,南方统一北方的,也就明太祖。
但如果只从形式上看,国军当年北伐,也是从南到北统一了北方的。
国军当年从广东出发北伐,以一省的兵力,所向披靡,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占领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域,其势头之猛,世所罕见。
但仔细分析,国军北伐过程中,真正消灭的敌人其实不多,沿途很多军阀临时改旗易帜,加入国军,于是国军部队番号不断增加。
很多北伐的对象,后来成了自己人。
而国军对这些投机势力,始终没有彻底整合消化,尽管经历了几次惨烈的内斗,但直到国军被赶到海峡对岸之前,国军内部桂军、晋军和中央军的矛盾,也始终没有解决。
所以国军从来都没有形成为一支组织严密,团结一心,上下一致的队伍。
不说别的,仅仅眼前正在撤军的这支残军,在异国他乡,刚刚有点地盘,就开始搞内斗。
而且,这次没有撤离的部分国军,后来居然继续内斗,里面的云南帮和浙江帮势同水火,最终斗得在缅甸老挝无法立足,被迫第二次撤军。
如此焉得不败。
而国军的对手,教员的队伍,则是相反的榜样。
朱江回顾历史,认为,七大之后,甚至可以说更早,延安整风运动之后,教员的队伍就已经可以说无敌了。
取得天下,只是时间问题。
有公认的领袖,有坚定的信仰,有严密的组织,有一群经过考验的干部,这样的队伍,岂不是无敌吗?
而国军这边,解放军都快渡过长江了,总统和副总统两个人还在斗。
朱江希望自己的队伍,不能是国军原来那个样子。
朱江觉得队伍扩张之后,训练和学习是重中之重。
为了应付人员扩张之后的训练和组织任务,朱江立即派人回去给陈明礼送信,要陈明礼留唐林在腊戍总部驻守,陈明礼亲自在老兵中挑选部分得力人员过来,准备在新编的部队中担任各级干部。顺便把赵治进也带来。
过了几天,钱刚带着数十人来到孟萨。
钱刚告诉朱江,消息已经向各处传播,最近应该很快有大量离散国军会来到孟萨。
国军离散人员本身这段时间正处在茫然无绪之中,突然听到孟萨又重新崛起,一个个突然重新燃起了希望。
随着国军撤军完成,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国军离散人员纷纷朝着孟萨前去。
到来孟萨的人员每天逐渐增加。
朱江对于来到孟萨的国军离散人员,先做好登记,然后根据人数进行编排,达到一个连的人数,就编成一个连,再来的人数,只要达到一个连的人数,继续编成连,连的序号不断递增,但暂时不设立营级和团级建制。
连长的人选随机在新兵中指定,暂称为中队长,明确属于临时性质。
来的人都交给马奎,由马奎组织训练。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两个月过去了。
这期间,先后来到孟萨的国军离散人员达到五千人。估计也就这些人了。
李弥的部队最高峰号称三万人,这次撤离的人数对外宣传一万多人,实际只有几千人,还有五千多人成建制撤退到缅老边境,自行离队的估计有一万多人,能回来五千人就算不错了。
这些人当中,除了极少数人,大都没有携带武器。
因为没有武器,这期间的训练,就相当于大学生军训,主要是队列训练,体能训练,内务整理,政治学习,文化学习。
本身这些新兵,曾经在国军队伍里面,已经经过一定的军事训练,现在,主要的,也是需要政治学习。
在这期间,朱江分批给新兵做了多次演讲,其主要内容是:
一、部队的性质。朱江告诉来到孟萨的国军离散士兵,现在在孟萨的部队,已经不是国军的部队,这是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因为有不少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