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帝师孙承宗

    孙承宗是帝师,与朱由校的关系很亲密。www.tecleading.com

    但是,与朱由校很亲密,就意味着他必然是魏忠贤的眼中钉。

    天启五年,孙承宗为保住亲信,受到魏忠贤的迫害辞官归乡。

    朱由校的诏令发出后,孙承宗(河北高阳)离北京最近,收到诏令立马动身返回京城。

    朱由校远远看见孙承宗走来,心中感慨莫名:这个老头子一生坎坷,年轻时屡考不中,为求糊口先后在多位官员家中做家庭老师,后因顾主房守士升任大同巡抚而随行。

    在此期间,孙老头对军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大同见识了战争的残酷并自学成才,对军事十分精通。

    后来奋发图强,于万历三十二年考中进士第二名。

    此时他已经饱经风霜,已有四十一岁。在明朝这个普遍短寿的年龄,四十一岁算是一个老家伙了。

    后来泰昌皇帝即位后,孙老师因前半生在教育领域颇有建树,被皇帝指认为朱由校的老师,两人的师生之情以此开始。

    这是一个看透世事的人精啊!!

    朱由校见孙承宗走近,急忙快步上前扶住了欲行跪礼的孙老师。

    孙承宗大惊失色,急忙道:“礼制不可废啊!”

    朱由校笑笑,往后退了一步,微微弯腰鞠躬,“先生不必拘礼,朕是你的学生,请受学生一拜!”

    孙承宗的双眼瞬间瞪大,眼珠子仿佛要从眼眶里蹦出来。

    他慌乱地跪倒,连声道:“陛下万万不可啊!臣为人子,惶恐至极,臣何德何能受此大礼。折煞老臣也!!”

    孙承宗万万没想到皇帝竟然来了这么一出,声音因惊恐而得变尖锐,带着明显的颤抖与不安。

    朱由校急忙扶起了孙承宗,道:“老师,昔日顽皮的孩童已成了皇帝,不管朕是什么身份,师生之情永远不会改变!老师不必拘泥于此!”

    不远处的魏忠贤吓得魂不附体,当他看到孙承宗的时候,身体瞬间僵住,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般。

    满朝文武,除了孙承宗他谁也不放在眼里。

    去年他花了大气力好不容易搞掉孙承宗,没想到,皇帝竟然背着自己又把这老家伙请了回来。

    魏忠贤心底升出一股危机感:皇帝这是不信任自己了吗?

    “老狗,还不滚过来给先生赔礼道歉!”

    朱由校要重用孙承宗,必须处理好魏忠贤与孙老头的矛盾。

    魏老狗身子一抖,心不甘情不愿地走了过来。

    孙承宗瞳孔收缩,他想破脑袋也没想明白,皇帝这是唱哪出?

    朱由校自天幕系统中了解到孙承宗的重要性,按后世的看法,只要孙承宗在位,虽然不能收复辽东,但是困住后金使其不能壮大还是能做到的,有了这个评价,朱由校必须让他发挥出作用!

    而魏忠贤敛财的能力全天下无人出其右,一个军政大员,一个捞钱好手,两人舍弃谁都不行!

    所以今天朱由校决定做个和事佬,缓和两人的矛盾。

    “孙老师,朕知道你对魏老狗有颇多不满意!”

    朱由校说得真诚:“朕何尝不知道老狗的所作所为呢?”

    此话一出,孙承宗和魏忠贤双双色变!!

    朱由校看着他们俩道:“孙老师,你人生沉浮经历丰富,也在朝堂为官多年。朕初登大宝,也是心怀希望,认为满朝文武能为大明尽心尽力,还我大明一个安居乐业。”

    “可结果怎么样呢???”

    孙承宗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那群以清流自居的文臣,固然有不少忠贞之士,但绝大多数都是些贪权弄利之辈。

    朱由校不是没给过他们机会,可惜,他们交出了不及格的答卷!

    孙承宗自己也深受这群混蛋的拉扯,辽东紧张,可他们却一个劲的贪污军饷,雁过拔毛,还要拉他孙承宗一起下水。

    孙承宗自然不屑于他们为伍,这也造成了当初魏忠贤攻讦自己,文臣非旦不帮忙,还落井下石。

    朱由校道:“魏忠贤固然有大错,但是这几年粮饷从未出过问题,这不能不说是忠贤的功劳!朕依靠文臣收不上来的钱粮,却让忠贤收上来了,你说朕不重用他,还能让朕怎么办??”

    孙承宗心里感慨万千,他早就过了黑白之分的年龄,对于这些灰色地带也十分的熟悉。

    魏忠贤听完,老泪纵横:皇帝还是认可我的功劳的!

    孙承宗一拱手,道:“陛下用心良心,臣等罪该万死!魏公公收税,确实是有一套的!!”

    “哈哈哈哈!!”

    朱由校笑得很心酸:如果文臣配合,自己何苦重用阉人?!

    “今天朕让你们来,是希望你们之间化解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