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国之命脉

    一天一夜之后。m.ruxueshu.cc

    当朱由校再次出现在黄宗羲面前的时候。

    赫然发现,眼前的黄宗羲披头散发,满脸疲倦,可在一片疲色之下,却掩藏不住他眼里的光芒。

    想必,这一天一夜的时间,他都在拼命的阅读材料,思考原由吧!

    朱由校轻飘飘在走到黄宗羲的面前。

    “商站,商路和商票,三选一!”

    朱由校道:“你父亲能不能活下来,就看你的选择了!”

    “商票!”

    黄宗羲斩钉截铁道:“草民选商票!”

    “喔!”

    朱由校有点意外,黄宗羲回答得如此干脆,显然胸有成竹了。

    “为什么选商票?”

    朱由校自己认定了商票,这是因为他与后世交流,感受到了后世商票的价值,可这个黄宗羲年纪轻轻,竟然一眼就能看出商票的价值,这倒让朱由校刮目相看了。

    黄宗羲的脸上露出兴奋之色。

    “商站不过是一个货物转运之所,并无太大的价值。”

    “天下商人千千万,哪条商路都有无数逐利的商人,这也不足为重。”

    “只有商票,它背后的价值无可估量。”

    朱由校笑了,道:“继续说!”

    黄宗羲看陛下的表情,知道自己说对了,心中信心更足。

    “草民仔细地研究了商票的运行规律。它首先是商业的凭证,诞生于金银天然的短处。”

    “金银天然的短处?”

    这点朱由校倒没想过,金银铜做为货币已经流通几千年了,它的短处倒是很少有人提及。

    “是的,金银铜很容易损耗,容易掺假。而且运输金银的风险极大。草民家住江南,我们那边有不少的镖局。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护卫钱粮。陛下可能不知道,他们每次护送金银,都是收取金银价值的十分之一为报酬。”

    “嘶―――”

    朱由校倒吸了一口冷气,十分之一的护送费用,这个费用也太高了吧。

    也就是说,每进行一次大额交易,都要被抽走十分之一。

    还有更恐怖的一点,黄宗羲没有认识到。

    但是朱由校作为皇帝,敏锐的察觉到其中的风险:镖局!

    镖局可是正经拿刀的武装组织啊!

    黄宗羲还说江南镖局很多?

    那t是镖局吗?是一个个武装到牙齿的民间力量啊!

    黄宗羲继续说道:“正因为转运金银费用太高,所以自然产生了商票。其实很多贸易,都不会走空趟的,那样损失太大了。”

    黄宗羲提起笔,画了两个圆圈。

    “假设这是北京,这里是江南。”

    “我做为一个商人,采买北京的货物卖到江南。在江南卖货后,我不可能空着车辆回北京,必然要采买江南货物拿回北京来卖。”

    “如此一来,我要使用两次金银,一次是在北京采买,一次是卖了北京的货物再用银钱在江南采买。”

    “这里的银钱一进一出,只是多了些商人的利润!”

    “大宗买卖,交易对象基本都是固定的。”

    “这个时候,只要对方相信我,我甚至不用交易金银,只要一个口头承诺就可以做买卖!”

    “但是口头承诺终究不可信,这时如果有可靠的东西替代金银就可以了,最终,商票就这样出现了!”

    朱由校好奇地盯着黄宗羲,这小青年的口才很好,短短数语,便将票商诞生的原因给说了个明白。

    节省费用,必要时可以凭票给付,甚至不怕丢失,只需做一个密约或信物就可以了!

    这种东西,必然会大肆流行起来。

    朱由校兴奋之极,果然,后世推荐的人还真有两把刷子。

    黄宗羲越说越激动:“现在这种票商,只是在大宗交易里流行。这很像朝廷的盐引,只是朝廷的盐引是以盐货为背书。”

    “不过盐引发行的权力下放到州府一层,而且只有拥有盐矿的州府才有能力发行盐引。市面上的盐引太多太杂,起不了一个决定性的作用。”

    (某种程度上,明朝盐引已经部分替代了纸钞的功能。)

    黄宗羲盯着朱由校道:“陛下,商家只能以商家信用发行少量的银票。可朝廷手里掌握着盐、铁等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如果能为朝廷的银票做担保,那银票就具有了稳定的价值。”

    “甚至,朝廷可以用国家税收为担保,发行银票。以后收税只收银票,不收金银。这样一来,朝廷发行银票之后,又有盐、铁等渠道收回银票,可以很好的控制银票的存量和走向!”

    “最好的结果是,以后金银只是一种贵价金属,再也不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