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停了。m.churuyunkt.com
自戍时初便开始下雨,一直下到现在子时初,整整下了两个时辰。
落在屋顶的雨声渐渐变低变轻,雨水顺着滴水瓦流下来,叮咚声响,落在地面。
江望榆抬头看向夜空。
今日二十,天阴,半圆的月亮暂时未出现,被阴云遮挡,连带着星星也看得不明显。
一连下了六天的雨,明明已是五月,空气里布满水汽,又逢深夜,迎面吹来的风夹杂雨后的点点湿冷。
先前记录天象的册子不慎被雨水打湿封皮,恰好也写满了,她回值房取一份新册子,揣在怀里。
再裹紧身上的官袍,她拿起灯笼和油纸伞,穿过庭院的月亮门,快步赶往观星台。
顺着石阶走上观星台,江望榆几步走到黄铜所制的测雨器前,举起灯笼,仔细辨认圆筒里的雨量。
五分四厘。
当为大雨。
她将雨量记录在册,依次去查看并记录风象、星象、月象等。
一切正常,与往年相比,除了雨水偏多些,并没有太多的异常。
天象没有异常就是好事。
她暗暗长舒一口气。
忙了近两刻钟,下半夜轮值的同僚才姗姗来迟,身后跟着四名天文生。
江望榆把记录册交给对方,微垂着头,视线落在地面。
同僚接过簿册,随手丢在后面的天文生,接连打了几个哈欠,指挥他们去记录。
她沉默地看着,转身离开。
夜色昏暗,观星台高约两丈五尺,石阶很长,雨水未干,踩在上面还有些滑。
放缓脚步走下最后一级台阶,江望榆准备回屋休息,忽然听见一声极轻极轻的咳嗽。
深夜寂静,格外清晰。
她心中一惊,连忙举起灯笼,看向声源处。
观星台的墙根下,居然站着一个人。
他穿了身暗绿色圆领袍,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身量比她高,面色隐隐发白,闭着眼睛,靠在墙面。
“你……”她握紧灯笼杆,“你是谁?”
对方没有说话。
观星台里突然冒出来个陌生人,江望榆不敢松懈,咽了口唾沫,往前挪动两步,将灯笼往下移,看向对方的腰侧。
革带下垂落一方牙牌,隐约辨认出刻在正面的钦天监三个字。
她暗暗一松,再仔细看看他身上的衣裳,颜色略深,像是被雨水淋湿了。
但的确是官袍。
她暗自猜测对方的身份,抬头对上一双眼睛。
他的眼睛是深深的墨黑色,犹如悠远深邃的黑夜,眼瞳深处闪烁点点寒星的光芒,孤冷高远,好似高居苍穹之顶,只可仰观不可触碰。
江望榆浑身一激,连忙往后倒退几步。
“失礼了。”
她垂下头,转过身不再看对方,刚抬起脚,还未落下,又听见一声压抑的咳嗽。
她脚步一顿,捏紧灯笼柄,继续往前走。
观星台的东侧是座庭院,穿过月亮门,江望榆回到后排休息的角院。
屋里只有她一个人,她也不敢完全放松,摘下纱帽放在榻边,和衣躺在榻上。
接连下了几天的大雨,夜里有些凉,江望榆裹紧薄被,闭上眼睛。
闭眼躺了一会儿,她仍然没有什么睡意,干脆睁开眼睛,望着屋顶,默默背诵三垣二十八宿。
背到中折星时,屋顶传来雨滴轻轻落在瓦片的滴答声。
不知为何,江望榆蓦然想起那个站在阴影里的少年。
那双孤寒的眼睛出现在脑海里,她一把拉起被子,盖住脸。
蒙在被子里,雨声听得不大真切,依旧听得出有加重的趋势。
她咬了咬牙,猛地坐起来,掀开被子下榻,拿起两把油纸伞,径直离开屋。
就当日行一善。
撑伞疾步走到观星台下,江望榆一眼便看见他还站在原处。
雨水打在他的额前,鬓边几撇头发散乱,黏在脸颊,越发称得他的脸色苍白,薄唇几乎血色尽失。
她连忙打开另一把油纸伞,举在他的头顶。
两只手分别撑住伞,还要分神提着灯笼,时间久了,伞面的雨水顺着两把伞之间的缝隙滴下来,落在她的手臂,打湿衣裳。
对方迟迟不说话,又不接过伞,倒显得她自作多情,江望榆不免有些懊恼。
不该这么冲动的。
她垂下脑袋,转转脚尖,想往后转,忽觉伞柄一重。
少年伸手握住伞柄,指尖不慎擦过她的手背,一片刺骨冰冷。
她连忙收手,手背蹭过衣服,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