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为我们后续的科学研究和探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 16 天飞行之旅,蛟龙号将会飞行到月球,并进入了环月轨道。此时,我们会对月球表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地质勘探扫描。通过先进的仪器设备,仔细地观测和分析月球的地形地貌、岩石结构以及潜在的资源分布等情况。
经过一番精心筛选和评估,最终确定出最为适宜降落的地点。然后,蛟龙号开始执行水平减速降落程序,缓缓靠近选定的着陆区域,准备迎接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壮举。”
听到这里,身处连线另一头的冰冰不禁好奇地问道:“如此众多优秀的科研人员一同登陆月球,想必你们后续肯定还有更多艰巨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等待着去完成吧?”
李婷婷郑重地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没错,冰冰姐。一旦蛟龙号成功降落于月球表面,我们就会立刻着手展开月球基地的建设工作。经过在环月轨道上前期的详尽勘察和分析,我们在登陆时已经可以确定在登陆区域周边有那个规模较大且安全性十分稳定的地下溶洞或者深坑可以作为基地的选址。
所以登陆月球后,我们便会启动永久性月球基地的建造工程。按照规划,这个基地的一期面积将会达到两万平方米之大。基地内部将精心划分并配置多个功能各异但又相互协作的中心,其中包括月面指挥防御中心、人员生活中心、科研实验中心、材料生产中心以及设备生产中心等等。
这些不同的中心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共同构建起一个能够完全满足三百人在月球那独特的低重力环境之下顺利进行科研探索与日常生活所需的综合性基地。”
就在此时,叶琴缓声说道:“此次关于月球基地的建设工程,我们拟定了一项详尽且高效的方案——那便是通过有人操作与无人作业相互协同、二十四小时持续不断运作的方式来实现目标。
按照预定规划,整个一期月球基地的建设预计耗时两个月左右便可竣工落成。待到基地成功建成之后,‘蛟龙号’上的全体成员都将齐心协力一同迁移至这座崭新的月球基地之上,并在此展开第二期基地的扩建以及地月往返飞船‘蓝鲸号’的建造等一系列关键工作。”
听闻叶琴如此这般讲述,连线另外一头的冰冰不禁心生好奇,忙不迭地追问道:“蓝鲸号?难道说这就是将来用于地月之间往返通行的得力工具么?那么它的建造进程是否会全程都在月球表面进行呢?”
面对冰冰抛出的疑问,李婷婷面带微笑,正对着镜头有条不紊地回应道:“没错,冰冰姐!这艘被命名为‘蓝鲸号’的飞船,日后势必会成为连接我们蓝色星球与月球基地之间的一条至关重要的纽带。
并且在本次宏大的‘月宫计划’当中,于月球就地取材、利用原汁原味的月球资源来打造‘蓝鲸号’同样也是一项举足轻重的核心任务。不仅如此,待后续我们圆满完成各项使命需要返回地球家园之时,也依然会搭乘这艘先进的‘蓝鲸号’顺利返航。”
听着李婷婷这样说,冰冰不禁又一次好奇地追问道:“如果真如你所言,那你们此次登月任务所需的时间可真是相当漫长啊!我想知道,你们这次计划究竟会在月球上停留多久呢?”
与此同时,远在蛟龙号上的叶琴听到了从耳麦中传来的询问声。她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清晰地回答道:“这次任务分为一期,预计总共将持续 210 天左右。其中,我们大部分科研人员将会在月球上度过约 180 天的时光。在此期间,我们要完成一系列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实验项目。
之后,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将会搭乘已经建造好的蓝鲸号飞船返回地球这颗蓝色星球。紧接着,第二批科研人员又会搭乘另一艘蓝鲸号前往月球基地,继续开展相关工作。随着越来越多的蓝鲸号成功建造完毕,根据月宫计划的安排,后续的地月往返频率将会逐步提高至每周一次。”
此时,正在观看这场直播的众多网友们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他们纷纷在直播间里疯狂地留言评论起来。
“不会吧,兔子这次玩儿得这么大吗?这才刚开始呢,居然就要直接着手建造永久性的月球基地啦!这也太令人震惊了吧?”
“可不只是建造月球基地这么简单哦!听说他们还打算在月球上造船呢,然后再乘坐造好的船只返回地球。这到底是多么疯狂的一个念头啊?这种事情真的有可能变成现实吗?”
“哎呀呀,如果这个计划能够成功实施的话,那岂不是意味着以后每周都可以来一次往返月球之旅啦?我的老天爷啊,这简直就跟出门旅游没什么两样嘛!”
“楼上的各位先别高兴得太早哟!就算真的能够做到一周一次往返,恐怕一开始也只有那些科研人员才有机会登上月球吧。毕竟他们上去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