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也不再拐弯抹角,走到一旁的椅子前,“扑通”一声坐下,身体前倾,双手撑在膝盖上,拿起桌上的茶杯,也不顾茶水还冒着热气,猛灌了一口,然后“咳咳”地咳嗽了几声,皱着眉头说道:“李大人,这茶太烫了!孤今日来,就想问您两件事。www.depulinong.com第一,我皇爷爷驾崩之事,可属实?”
朱允炆放下茶杯,眼神紧紧盯着李善长,那眼神里透着一丝焦急与不安。
“第二,李大人,您在这朝堂局势中,到底打算支持谁?”他微微咬了咬嘴唇,眼神中满是期待,期待李善长能给出一个让他满意的答案。
李善长背着手,缓缓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景色,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陛下确实已经驾崩,这是千真万确之事。至于殿下所说的支持谁,殿下也知道,如今藩王势力强大,尤其是几位边王更是手握重兵,若是轻易表态,稍有不慎,便是天下大乱啊。”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
朱允炆一听,心中一紧,站起身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边走边说:“李大人,那些藩王野心勃勃,一旦登基,这大明江山怕是要陷入战火。皇爷爷生前最疼我,对我的才能也是认可的。李大人,您威望高,人脉广,只要您出面,联合朝中忠义之士,一定能助孤登上皇位,保我大明江山稳固!”他越说越激动,双手在空中挥舞着。
“殿下!”李善长猛地转身,脸色一沉,声音提高了几分,“此事关乎社稷安危,岂容如此草率!朝堂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相互制衡,稍有差错,便是万劫不复。殿下还是先回去,让老臣再斟酌斟酌。”
他的眼神中透着严厉与谨慎,仿佛在警告朱允炆不要轻举妄动。
是夜,应天府被浓稠如墨的黑暗紧紧包裹,大街小巷一片死寂,唯有更夫那有节奏的打更声,在夜空中悠悠回荡,打破了夜的宁静。
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孤寂。
徐达、汤和、刘伯温三人齐聚在皇宫之外,神色凝重得如同这沉沉黑夜。
徐达双手紧紧握住腰间的剑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手背上青筋暴起,显示出他内心的紧张,仿佛下一秒就要奔赴战场;汤和眉头紧锁,拧成了一个“川”字,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他不停地在原地踱步,脚步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每一步都似踏在人心上;刘伯温则闭目养神,脸上神色平静,仿佛在积蓄着某种力量,又似在谋划着一场惊天布局。
“咱们此番进宫,务必小心谨慎,每一个细节都不能疏忽,切不可露出半点破绽。”刘伯温缓缓睁开眼睛,目光深邃如渊。
徐达和汤和同时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
徐达轻轻拍了拍身后背着的箱子,箱子里装着的是依照朱元璋模样精心制作的人偶,这是他们计划的关键所在,承载着他们的希望与使命,也关乎着大明未来的走向。
三人来到皇宫门前,向守卫表明来意。守卫们面露难色,毕竟宫中已经下令,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
但徐达等人皆是朝中重臣,位高权重,在朝堂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守卫们也不敢轻易阻拦,只能面面相觑,眼中满是犹豫。
消息很快传到了李善长耳中。
李善长听闻后,脸色微微一变,心中暗忖:这三人来的时机太过蹊跷,莫非是察觉到了什么?但他很快镇定下来,脸上露出一丝自信的微笑,心想:就算他们有所察觉,在这皇宫之中,我倒要看看他们能翻出什么风浪。这里是我的地盘,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
李善长略作思索,便吩咐守卫放行。
他心中暗自警惕,决定密切关注三人的一举一动,看看他们到底有什么打算,一场无声的较量即将拉开帷幕。
三人进入皇宫,径直来到奉天殿。
殿内烛光昏暗,摇曳的烛火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伤,将整个大殿笼罩在一片昏黄的光晕之中。
朱元璋的“遗体”安放在灵柩之中,周围弥漫着一股沉重压抑的气息,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整个世界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陛下啊,陛下!”刘伯温率先扑倒在地,双手用力捶打着地面,泪水夺眶而出,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冰冷的地面上,发出轻微的声响。
“您怎么就这么走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还离不开您的指引啊!”他的声音沙哑而悲痛,仿佛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呐喊,将心中的哀伤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那哭声中既有对朱元璋的不舍,也有对未来局势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