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皇储之争1

    众大臣一听,纷纷表示不敢相信,这太子殿下今天不还带着大家一起祭天祭地跪拜新皇后吗?



    特别是刚刚从长春宫回家又被叫过来的大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时辰前他们还看到太子活蹦乱跳的在自己面前。www.banweishuwu.me



    这话要不是大顺帝亲口所说,大臣们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此事的。



    所有大臣中,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内阁副相代如海心情最为震惊和悲痛。



    他是大顺帝给太子选定的启蒙老师,太子长大后也挺满意代如海的为人,所以一直跟着代如海做学问。



    代如海也视太子为自己学识和政治抱负的衣钵传人。



    可以说代如海在太子周诚耀身上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在代如海的心中,太子的份量绝对是排在自己的儿子之前的。



    代如海一时还无法接受太子的死讯,他一脸悲痛地跪倒在大顺帝面前,边哭边抽泣到:“陛下,太子殿下到底出什么事了?臣请去见太子殿下最后一面。“



    大顺帝:“太子就是突发恶疾突然就走了。



    卿之哀痛,朕知道了。



    待后宫处理好太子后事之后,卿再去见他最后一面吧,现在要商议一下太子的后事。“



    大顺帝:“诸卿都来讲一讲这太子的身后事应该怎么安排。“



    首相王楠这时已经从太子突然死掉的震惊中缓了过来。



    他首先开口道:“陛下,太子殿下天资聪慧、品行端正,为政守礼、尽责。



    可以依“端敏”太子的先例,其后事规制,后人待遇都可以按端敏”太子的先例来进行。“



    “端敏”太子就是先皇高宗皇帝的唯一嫡子,大顺帝的兄长,也是在当太子好几年后突然病逝的。



    大顺帝正是在\"端敏”太子死后,在高宗的继后孝康皇后的支持下,才接任了太子之位并最终顺位继承皇位。



    \"端敏”太子死后的规制和哀荣在太子中不可谓不高。



    但是有一点,就是他的三个未成年的儿子们都没有皇位继承权,长大后都成了富贵闲人。



    刚才还在为太子悲伤的代如海听到此话后立马就不干了。



    代如海在翰林院和礼部干了那么多年,对前朝的礼制一清二楚,他可太知道“端敏”太子的三个儿子都是什么下场了。



    现在对于他来说,最大的收益就是让太子的儿子们来当皇太孙。



    这样才最符合代如海及目前太子一党的利益。



    所以代如海顾不得悲伤,马上出来反驳首相王楠说:“敢问王相,依“端敏”太子,当今太子之子应该如何处置?“



    王楠一时都没有想起此事,听代如海如此一问,再想起“端敏”太子诸子如今的处境。



    王楠他才明白过来,代如海在意的是太子之子能不能继太子之后成为太孙?



    此刻形势不明,大顺帝的心意不明,尽管王楠内心是不同意让太子那些未成年的儿子们上位的,王楠也不想过早地表明态度。



    万一陛下就是想让太子的儿子们继位,那自己岂不是凭白把未来的皇储给得罪了?



    所以王楠赶紧找补说:“皇孙们如何处置,当然是由陛下圣心独裁。“



    代如海一看大顺帝没有接话,就知道大顺还没有下定决心,于是他决定主动挑明皇储之争。



    代如海向大顺帝行礼道:“陛下,现在新后已立,先太子已是陛下之嫡长子。



    如今先太子即薨,按祖宗家法,臣请立先太子之子宁远郡王为太孙。“



    随着代如海的话落,大顺帝的脑子闪过了自己最钟意的孙子宁远郡王周兴俊的身影。



    大顺帝一瞬间脑子里闪过了无数个念头:



    “俊哥的确是个好孩子,可惜今年还只有十四岁,万一朕活不到俊哥成年,我大夏朝会不会也个王莽或司马懿?



    以朕这几年的身体,恐怕真的活不到俊哥成年,要是朕再年轻几岁就好了。



    不行,不行,朕绝对不能拿我大夏王朝近百年的基业做赌注,不得万不得已,皇权绝不能交给孤儿寡母。



    赵太祖赵匡胤就喜欢欺负孤儿寡母。



    除了耀儿,朕还有好多成年的儿子,朕还有选择的余地?“



    大顺帝刚想开口拒绝代如海立太孙的建议。



    只听见督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