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北极点冰封

  “大半个中国吧,主要在东南沿海。”

    地质专家组组长站起来汇报,“根据我们现有的数据,‘烛龙’的赤道地带,表面高低落差很大,超出我们原本的预期。有明显的陨石坑和裂缝地带,初步推断是因为长期受到小型天体撞击。”

    “怎么没给它撞碎呢?”阿娜尔吐槽道,“裂缝太多的话,着陆风险会增加吧?”

    “的确,第一个点就这么差。”严砺接上话,“那个沟状的是什么?”

    随着他的提问,地质分析组方向传来一阵骚动,“是冲刷沟槽,赤道地带存在水流痕迹。”

    “确定是水流痕迹?”

    “是的,这种分支状分布,非常典型。”地质专家语气激动:“虽然没有液态水,但是这证明‘烛龙’上曾经有过短暂的水流。这个资料太难得了!”

    有水的话,是不是就有可能有冰层了?风起继续看着屏幕,南极的图像也开始显示了。

    南极点的地                                                形相对平坦。

    可地表之下,一条深色的裂隙清晰地映入众人眼帘。

    这是什么?

    红色警告信息已经跳了出来:地层结构异常,密度分布出现断层。

    更多的数据被分析出来,南极点检测到地下空腔。

    “如果在上方着陆,有可能会引发局部塌陷。”总指挥站起身,“空腔和原定着陆点距离多少?”

    “五公里。”杜铭确认道:“我们可以继续使用原定着陆点。”

    “好。在现定着陆点周围,找一个备选着陆点。”

    “看起来南极还不错哎。不磕磕巴巴,也没有你们两个担心的冰层。”阿娜尔松了一口气。

    风起点点头,这就是成功了大半了吧?可她转眼瞥见杜铭神色严肃,右手握拳放在腿上。

    是这个结果不好?

    可南极点的地形相对平坦,没有明显的冰层信号,就算是地下空洞,也远离预定着陆点。

    有哪里不对吗?

    她突然想起来,杜铭之前说,他确认了“烛龙”上有冰层。

    虽然她不知道是怎么确认的,但如果南极点什么都没有,是不是就说明,所有的冰层都聚集在北极点?

    她的目光不自觉移向杜铭。杜铭的身体微微前倾,仿佛整个人都绷在一根看不见的弦上。

    南极到北极点,花了更长的时间。毕竟“烛龙”的直径接近13公里,有两个海南美兰机场加起来那么大。

    风起看着屏幕上逐渐展开的北极点地形,那是一个环形盆地。

    不好的预感越来越强烈。

    “检测到冰层覆盖。”地质分析员的声音在指挥中心响起。

    风起的心跟着一沉。

    “有多厚?”总指挥沉声问道。

    计算更新,数据浮现:四点五到五米,误差正负一米。

    这片冰层的影响,远比他们预想象的更严重。

    杜铭预测对了。风起的目光穿过指挥大厅,正对上杜铭的。

    杜铭的眼睛里没有得意,没有惊讶,只是冷静得近乎麻木。

    “这是不是,不能降落啊?”阿娜尔握紧双手。

    “太厚了。”风起点点头,“如果起爆装置降落在这里,很可能无法触发稳定的地面反应。”

    “地面反应?”

    “对。如果降落在赤道那样的稳定岩层,地面有足够的支持力,起爆装置就能稳定嵌入地表。可如果地表是松散的碎石层,着陆装置可能会下沉,就像是你踩在沙滩上。而如果是在冰层上,冰层可能在着陆装置的重量冲击下开裂。”

    “而且这么厚的冰层,很可能意味着极低温区。”严砺补充道,“这会影响电子设备和起爆系统的运作。”

    “所以说,我们不能在北极点布置起爆装置了吗?那可怎么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