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跟我回去

    “北极点的冰层直径多大?”任组长询问道。m.pantays.com

    投影出的地形图在空中旋转,冰层范围被高亮标注,像是给“烛龙”带了一顶蓝色的帽子。

    “直径三点七公里,中心点厚度超过四米。”

    “有冰层薄一点的地方吗?半米以下的?”

    地形分析组讨论的声音已经压不下去了,反复确认了几次,答案却依然是“没有”。

    “没有。所有推测可能是半米以下的区域全都在边缘,离预定着陆点至少3公里。”

    短暂的沉默后,总指挥缓缓点头:“果然啊,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他迈步走到屏幕前,目光扫过高亮的冰层区域,手指轻点控制台,冰层厚度曲线在全息屏幕上展开,“四米以上的冰层,不可能依靠机体重量直接破碎。我想,华盛顿那边的判断也一样。程昊,那边怎么说?”

    程昊站起身,看了杜铭一眼,有些迟疑:“那边说,可以尝试着陆,但是希望不大……如果不能的话——”

    “小程,话不要说半截。”

    “如果不能的话,那边希望先着陆在赤道上。”

    大厅里一瞬间安静了。

    “什么叫‘先着陆’,着陆了还能挪动不成——”总指挥摇摇头,“四米厚的冰层,这不是算出一个好轨道就能解决的。他们是想让我们接手北极点了。”

    “如果冰层能在未来两个月融化到半米,这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案。”任组长斟酌着开口。

    “但如果冰层不化,到时候我们该怎么办?这还是我们的问题。”总指挥看向地形分析组:“你们的分析是什么?”

    “我们没有足够的数据,‘烛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恐怕很难预测……”

    杜铭低下头。没有化完,他知道。北极点的冰层,一直到风起登上“烛龙”,都没有化完。

    阿娜尔拉了拉风起的袖子:“如果落不下去,我们要怎么办?那不就不能同步起爆了吗?”

    如果北极点的起爆装置无法部署,意味着爆炸无法均匀覆盖“烛龙”。

    依靠其他五颗起爆装置,或许能摧毁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的“烛龙”。

    可剩下的部分呢?

    即使只有四分之一的残骸,那依然是半个飞机场大小的高速天体,而它的坠落点——

    海南,甚至整个东南沿海,都承受不起。

    “如果无法降落,直接砸进去,可以吗?”程昊举手问道。

    “坐下,程昊。我们不想要装置提前报废,也不想要现在就引爆。”任组长扫了他一眼,转向杜铭:“能不能让装置尽量平稳的落在冰层上?”

    “如果采用缓冲着陆……”

    “火星车。”风起低声说道。

    “什么?”阿娜尔凑过来。

    “04年的时候,NASA的火星车在快降落时,用气囊包裹探测器,减少冲击力。”

    总指挥摇头,“且不说起爆装置上有没有携带气囊。当时的‘勇气号’和‘机遇号’弹跳20多次后才停稳,如果我们也这么做,起爆装置很有可能在冰面上滑行,甚至弹飞出目标区域。”

    程昊举起手:“确认过了,没有携带大型气囊。他们准备的是推进器软着陆。”

    “就是先自由下落,接近地面时点火反推,在着陆前短暂悬停,最后精准平稳降落。”风起给阿娜尔解释道。

    “那地面能控制吗?”

    风起正要回答,程昊已经说出了答案:“来回信号延迟时将近十分钟,无法控制实时降落,需要提前计算最优降落路径,然后依赖自主导航。”

    总指挥转而问道,“杜铭,南极点的备用着陆点,计算好了吗?”

    “算好了,可以随时发送。”

    “好。”

    “总指挥。”

    “说。”

    “我可以计算最优降落路径。”

    总指挥摇摇头。

    杜铭站起身,“我能保证成功降落!”

    “杜铭,你下军令状也没有用。”

    风起看着杜铭,他的手攥得越来越紧,最后握成拳头,紧紧贴着裤缝。

    “为什么?”他语气急切,“我们需要北极点!”

    任组长无奈道:“因为着陆装置的数据,是不会共享的,杜铭。”

    “我们可以要求啊!他们不是同意数据共享了吗?我可以保证成功降落!我担责任!”

    指挥大厅里安静下来,

    “冷静一点,杜铭。”总指挥说。

    是了,哪怕是全球性危机,哪怕是开启了《行星安全协议》,有些壁垒仍然是不会被打破的,有些数据也是不会共享的。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