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服。
他早就打算下重注,哪怕这次宋文华不成,他也要再资助他考一次。
囊中羞涩,此时又有认识的人帮忙解围,宋文华大为感动。
‘世上还是好人多’,他心里这般想到。
打赏过后,孙姓商人又邀请他吃喝。
这一吃就不得了,醉酒后直接应下一门亲事。
醒来后觉得荒唐,但那孙姓商人也不客气,将女儿夸得天花乱坠让他心痒痒。
到底是初出茅庐,再加上单身已久。
没钱,他连烟花之地都没去过几次,暗门子又不屑。
宋文华去见了钱家女儿,果然生得非常貌美。
他答应了,但成亲之事还得回去禀告父母才是。
又在京城待了三个月,他借住在钱家临时买的宅子里,每日与那钱家女儿讨论诗词歌赋。
很快,有关他的安排下来了。
他被下放出去出任县令。
钱家老爷很高兴,当即就要收拾东西陪他一起去上任。
中途会经过宋文华的老家,正好可以成婚。
衣锦还乡。
钱家本就是行商,也没个固定待的地方,一直都是到处跑,这回打算跟着宋文华安顿下来了。
有情人终成眷属。
宋文华功成名就,还娶了心仪的女子,夫妻二人琴瑟和鸣,男上…呸,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今年开春,他带着一大家子赶到上任的县城。
当县令了,他有为期五年的任职时间,干得好就能升职。
宋文华是个热血青年,一上任就迅速采取一系列措施试图让这里变得更好。
哪有这么容易?
这里边儿弯弯绕绕多了去,他碰了不少壁。
好在,他老丈人是个人精,在这县城里做生意迅速就与本地豪强搭上线,一来二去反倒帮助了女婿。
一年后,宋文华的妻子生孩子了。
一个女儿,宋文华还没说什么呢,老丈人已经开始埋怨女儿肚子不争气。
宋文华微微一笑,觉得这没什么,以后再生就是了,反过来安慰妻子不要放在心上。
如此这般,夫妻二人依然琴瑟和鸣。
男主外女主内,宋文华这一年多以来干得不错,很快就在县里流传出好名声。
妻子也是个贤内助,经常乐善好施拿着钱老爷的银子替相公做善事。
既行善,也有名声。
钱老爷也没当回事儿,毕竟以后家产都得归女婿,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整整一家子,都是心善之辈。
当县令的第三年,春耕之际忽然出大事儿了。
天公不作美,赤地千里。
此乃天灾。
尽管宋文华尽心尽力维持局面,但随着朝廷迟迟没有赈灾粮拨下来,这局面终于维持不住。
身为父母官,他当仁不让站了出来,而且说服老丈人掏出家底从外面购买粮食回来。
全县百姓节衣缩食,靠着他家那点粮食每天喝一碗稀粥维持生活。
冬季来临,越来越多人挺不住倒下。
但是没人埋怨他这位父母官,因为他已经倾尽所有。
家里的钱全部被他花光了,而且还当众跪地求其他豪强帮忙。
可惜啊,那些豪强没他那么心善,初时还愿意表面配合,后面就不愿意了。
百姓们知道,县令大人已经很称职了。
想要过冬,那就只有继续每日一顿稀粥,能凭每日一顿稀粥熬过去的就能活,不行的话……
宋文华也没办法了,能维持住每日一顿稀粥已经让他用尽全力。
十二月,漫天飞雪,城里凄凄凉凉,百姓们破衣烂衫,一个个骨瘦如柴,有些人已经易子而食。
宋文华瘦了,仅仅只比百姓们稍好一些。
别说百姓,就连他们家都快熬不过去了。
这一日,他妻子摸着微微隆起的小腹问道:“夫君,我们能熬过这个冬天吗?”
她已经有了三个月身孕,是入冬之前怀上的。
宋文华安慰道:“娘子放心,一定能熬过去的。”
尽管他已经尽量维持家里用度,但除了他之外的家人们也不免跟着消瘦了许多。
朝廷赈灾粮还是没动静。
又半个月后,粮食就要耗尽了。
他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
粥棚,他将所有剩余粮食拿了出来。
分发给百姓,还给他们发了些衣物,让他们尽快离开县城自行出去寻找活路。
满城百姓变成流民,他跪在地上哭诉自己没用。
百姓们感动落泪,纷纷出言安慰他不用自责。
宋文华想当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