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上文章,眼中满是期待,微微躬身说道:“陆判,我近日挑灯夜战,又写了些文章,字字句句都费了不少心思,劳烦您瞧瞧,这次可有进益?”
陆判一袭黑袍,身形魁梧,赤色长须随风微动。他接过文稿,目光如电,快速扫过纸面,频频点头,声如洪钟:“嗯,如今这文章大有可为啊!笔锋犀利,针砭时弊;立意脱俗,不落窠臼,去应试是足够了。”说着,他微微一顿,拍了拍朱尔旦的肩膀,“只是你命中福泽稍薄,这辈子没那大富大贵、位居朝堂的命,能中个乡试、科考,谋个一官半职,也就到头了。”
朱尔旦听了,嘴角的笑意微微一僵,眼中闪过一丝落寞,不过转瞬即逝,想到如今的蜕变,又知足地笑了笑,追问道:“那何时能有所斩获呢?我也盼着早日考取功名,不负您的期许。”陆判抬起手,掐指一算,神色笃定,眼里透着看穿宿命的深邃:“今岁你鸿运当头,科考必拔头筹,安心准备去吧。”
果不其然,科试放榜那日,榜单前人头攒动,朱尔旦的名字高悬榜首,独占鳌头。消息传开,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昔日小瞧他的人都惊得合不拢嘴。到了秋闱,朱尔旦更是不负所望,高中经元。一时间,朱尔旦声名鹊起,成了陵阳城里的风云人物。
文社里,那些往日常揶揄、嘲讽他的同窗,传阅着他的闱墨,瞠目结舌,面面相觑。有人难以置信地低语:“这真是朱尔旦写的?昔日那个钝拙书生,怎就一夕蜕变了?”众人细究之下,才探得他与陆判的奇遇,不禁心生艳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