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 3 章

我要读信?”

    化妆师一愣。

    瓜瓜扑哧一笑:“郭老师急着看,是因为这孩子在上一封信里说自己生病了,她很担心。”

    在离京前收到的最后一封信里,他写道:

    那字体歪歪斜斜,仿佛被抽干了力气。纸面上皱皱巴巴,似乎被泪浸湿过。

    当时郭绵心疼坏了。

    虽然毫无血缘、素未蒙面,但这个资助了五年的小可怜,在她心中的分量是很重的。

    当然,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

    一开始她很抗拒,甚至厌恶他,因为他的出现,让本就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

    她并不是个同情心泛滥的人,当初决定资助他,根本不像瓜瓜说的,出于怜悯。

    应该说,逞强和赌气的成分更大。

    那时候她被渣爹赶出家门,带着她妈郭真真在城郊租了间地下室艰难度日。

    有一天下着大暴雨,地下室积了很多水,她正手忙脚乱地往外泼,原社区的网格员打来电话,说郭真真女士曾经资助过的一个孩子找上门来了。

    细问才知,几年前郭真真曾参加社区举办的慈善募捐活动,并在活动上认养了一个贫困山区的小孩,承诺供养他生活、读书,直到大学毕业。小孩今年十二,刚考上离家几十里外的重点初中,眼下即将开学,却已经几个月没有收到生活费了。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饱,要是没了这边的资助,肯定会失学。小孩显然还想继续读书,所以费尽周折找到社区。

    当然,是通过电话。他根本没有进京的路费。

    他不敢问为什么断了资助,只在电话中小心翼翼地请求资助人不要放弃自己。为了减轻资助人的负担,还主动提出,把每个月的资助从两千降到一千。

    在之前,她妈做一次美甲都不止一千块。

    网格员不知道她家出了变故,以为她妈只是忘了了打款。

    郭绵却明确告诉他,资助到此为止。

    那人不信,让她妈妈亲自接电话。

    当时郭真真病情不稳定,一受刺激就会打人,郭绵根本不敢让她接。

    青春期的少女爱面子,不知道怎么解释眼下的境况,直接把电话挂了。

    之后网格员去了她家,不知道听她爸的老三赵姨娘说了什么,竟找到她学校来做她的思想工作。

    郭绵在厕所躲着,赵姨娘的女儿——她同班同学赵佳慧,却把那人带到了教室里,还借机当众戳穿了她的窘境。

    “她妈有精神病,她好像也遗传到了,竟然拿刀砍他爸,差点把她爸的手砍断……是真的,我亲眼看到的!你们说谁敢跟这样的疯子共处一室?现在她和她妈都被扫地出门了,别说资助别人,自己的温饱都解决不了。”

    宋时为她出头,大骂赵佳慧:“放你的大狗屁!姜绵的精神状态比你稳定一百倍!而且她还未满十八岁,就算父女之间有矛盾,她爸也不可能弃养,除非他想坐牢!”

    “不是她爸不给,是她不要啊!亏你还是她闺蜜,真是一点都不了解她。以她的傲气,离家时肯定会放狠话的,比如‘以后我就当你死了,再花你一分钱我不是人’之类的。”

    宋时一时语塞。

    她知道郭绵说得出这种话。

    幸好郭绵没让她失了阵势。

    下一秒风风火火地推门而入,与她并肩而立,冷笑着回击:“别造谣了。我家的                                                钱,我不花留给赵老三和你花么?做你的春秋大梦!”

    赵佳慧不急不恼,笑着反问:“那你怎么连一千块都拿不出?人家大山里好不容易出个小天才,现在被你们拖得都快失学了。”

    十七岁的郭绵——当时还没改姓,叫姜绵,明知道这是她的陷阱,就因为逞强好胜爱面子,还是咬紧牙关跳了进去。

    从此,资助那个孩子就成了她的责任。

    为了担起这份责任,她周末送外卖,晚上摆地摊,还卖掉了妈妈身上唯一一件首饰——离家时,郭绵下定决心和姜家切割干净,什么都没带,那首饰是姥姥留下的老物件。

    第一次崩溃的时候,她给贫困生写了封信。

    原想道声抱歉,我实在撑不下去了。落笔却成了:

    这句话真是太恶毒了。我宁可被地铁碾碎,也不愿意被人看扁。我分明,那么强大,那么优秀,那么有天赋!他们应该被我的光芒闪瞎,流着泪说:是我狗眼看人低。

    请你也这样相信自己吧!要朝着最好的大学努力,我会一直帮助你。>

    她没期待回音,所以并未留地址。没想到一个月后,床头上出现了一封信。

    问过妈妈,从那颠三倒四的回答中猜了个大概:回信寄到了社区服务中心,上次去学校找她那个网格员给送来的。一并还送了个果篮。

    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