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
所以才说治经是基本,学子尚无能力去诠释一部经典,但是需的要深入理解经典,形成自己的形式准则,如此才能做到行有可依。
田夫子看着下面学子的表情,有些人不以为意,有些人似乎在思考,无妨,这话他们日后定会深有体会的,他点了徐京墨问,“你可知如何诠释一部经典?”
“学生所理解的诠释,一要断章句、二要通训诂、三要明义理。”
“你觉得容易吗?”
“极难。至今数百年,有本事诠释春秋的著作不过三本,其他的虽有涉猎却并不被世人所公认。”
田夫子点点头,“然也。吾等读书明理,但是不是盲目从书。读天下书,去伪存真,寻求自己所认可的大道,如此才能走的更远。”
若是只会鹦鹉学舌,了不起就是举人,但是绝无可能再进一步。
田夫子的第一堂课,可以称之为“劝读书”,读的多、读的透,真的读懂以后才能形成自己的东西。徐京墨喜欢这里,这里没有一家之言,有的只是方法论。
徐京墨看着远处的甲级壹班的牌子,眼里迸发了些许名为“野心”的情绪。
回到自己的住处,他总算认全了自己的舍友了,分别是杜领航、左言和唐柳。
杜领航和谁都不说话,一直臭着一张脸。左言出自世家左家,也是年少成名的人物,他见徐京墨进来,首先开口,“在下左言,痴长你几岁,日后还请贤弟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随时来找我。”
徐京墨心知这人大概是知道他的背景的,看起来似乎并不介意他这赘婿的身份。“小弟徐京墨,原金陵人士,还请左兄多指教。”
唐柳看他俩客套完了,随即开口,“在下唐柳,柳树的柳,刚升到壹班。”
徐京墨本以为这公斋是按照班级分配的,看来并非如此。不过也无所谓,哪怕不能做友人,至少不会相互打扰就好。
唐柳本以为他这话说完,能得两句夸赞,哪想到这三人,一个不吭声,两个只是简答地打了招呼。脸上略有些尴尬,但是又不好发作,罢了,他们可能不明白,每个年级只有壹班的人才有资格下场考试。
左言和徐京墨当真不知道吗?怎么可能,这在书院的入学手册里可是写的清清楚楚的。不过是不愿意搭理他而已,徐京墨和左言都是打算四年后下场的,唐柳今年才升到壹班,想来明年的乡试也不是那么有把握,毕竟能下场,不代表下场必中。
所以三人都会在四年后再会,同样起点的人有什么可自得的呢?
徐京墨与左言相视一眼,都不再多说什么各自洗漱一下准备安置了。崇山书院的早课是从卯时开始,这就说他们差不多凌晨五点就要起床了,不早点睡,可是起不来的。
早课没有夫子,只是让学生们自己背诵,记忆是一个不停重复的过程的,书院里的夫子谁不是随口就能背出四书五经的每一句,不是他们记性好,只是他们重复的够多。
一定要背到滚瓜烂熟才行,不然遇到拆字题,那可是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从何下笔了。
早课以后有两刻钟的休息时间,然后才是夫子的讲授。不同的夫子所擅长的领域不同,学子可择其一深入研学,以应对策问之题。
徐京墨看着堂上引经据典的夫子,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学习的方向。对一个观点有看法不难,难得是要有理有据地支撑自己的观点。
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考生只能写下其字面意思:自己都不愿意的,就不要去强求给别人,那就是空泛的白话。
若是从推己及人破题,晋·傅玄《傅子·仁论》曾有云:然夫仁者,益推己以及人也。何解?古有景公着袍子赏雪,晏子直谏主君应该想到挨饿受冻的百姓,而后景公从之,赠衣食于贫者,得天下人称赞。
策论再由此带出推己及人的论述是不是就会丰满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