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第 12 章

    郑业感觉自己脸上像是被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裴弘抡着薛抱玉扇过来的大耳光。m.chuangshige.com

    火辣辣地疼,却不能教人知道。

    知道了更丢人。

    这便令人窝火得要命——比恼火还折磨人的就是窝火,窝在心里无法发泄出来的火气能令人五内俱焚!

    郑业的五脏六腑都烧得毕剥作响,烧得外罩的那张菩萨面皮随着火势几变颜色:先是霎白,很快就憋得紫红如桑葚,慢慢褪了红,又晕染开一抹铁青,最终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混合色,介于撒手人寰和大病初愈之间。

    两眼明灭不定,灰烬中偶尔反出几点红光;鼻孔快速地一翕一张;喉咙里好像蹲了一只□□,咕哝咕哝地倒着气。

    二堂的人从没见过这么狰狞的郑明府,个个都噤若寒蝉,大气也不敢出一口。饶是如此,短短一上午的时间,还是有两个执衣、三个白直和一个佐史不幸被邪火殃及,各自吃了一顿发落。

    郑业窝着火,到底还是按捺住了,忍着没有直接将薛抱玉传来问话,而是托人到州府和使府去打听。

    如此几日,上面既没有传出提拔薛抱玉的消息,也没有传出处理他的消息;因庸调延期而导致、又因裴弘一句话而免除的处罚,也没有重新落回到他头上的迹象。

    紧接着,孙玠又发来一封亲笔信,称使府只是发回了那张状文而已,州府既没有受罚,那么郑业的考课也就无须多虑,此事可以就此揭过了。

    事关前途,郑业还无法就此揭过,卢从玄为他做军师,揣摩裴弘的意思:“大使对明府的不满在于两处,一是那纸改良状,二就是丁口田亩之数,明府的回答没有教他满意。那么,他将姓薛的叫过去是何用意?”

    “哼!”郑业肥身子向后一靠,“有话就说。”

    “那状文可是姓薛的亲手写的,大使既不满状文,将他叫过去,想必也是当面训斥一顿而已。至于后来为何又送了砚台……”

    郑业睨他:“有屁快放!”

    卢从玄笑道:“下官听说,姓薛的三不五时就去甲库翻计账和手实——这种书呆子,死记硬背的功夫一定在行——这便讨得了大使的一点欢心!不过,”见郑业似欲发作,他赶紧又将话拉了回来,“照如今这个情形,欢心也就只有那么一点点,裴大使日理万机,哪有功夫理会一个九品县尉?只怕这会早就已经将姓薛的忘在了脑后。”

    卢从玄拉拉扯扯地来回分析了一通,最终得出结论:“裴大使赏砚,奖薛抱玉是假,气明府才是真。何也?盖因其仍念着明府那庸调之功,这个……有些恨铁不成钢罢了!”

    郑业脸色好看了些。

    他自己也觉得,裴弘现如今应该还不知道庸调的真相,否则岂会毫无反应?姓薛的还算识相,总算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如此,等到抱玉主动过到二堂来时,郑业看起来又像是一尊半醒半睡的菩萨了。

    听她说想疏浚引渠,耷拉了一半的眼皮倏地全揭开来,一对浑眼珠里透出疑问。不过,还没等抱玉将事先斟酌好的理由一条条地陈说出来,他那眼皮就又遮了下来。

    “这是好事啊!”

    淡淡地语气说着“好事”,总教人觉得后面还有个“但是”。

    郑业没说“但是”,只是又用淡淡的语气重复了一遍:“疏浚引渠是好事、好事啊!”

    这是官腔的一种,意在给说话之人争取思考的时间,同时起到些许安抚听话之人的作用。

    “是好事,也是一件大事。”郑业打完了官腔,思考出了一个结果,“你先回去,把所需工料、民夫和银钱列个单子出来,回头叫上徐县丞和卢主簿,一道议一议此事。”

    “数目都已经估算好了,请明府过目吧。”抱玉就跟变戏法似的,应声变出一沓工料单来,递到郑业鼻子底下。

    郑业觉得呼吸不畅。

    深吸了一口气,接过来翻看。只见单子上用蝇头小楷密麻列着青石、河沙、木方等工料的数目,每样都细细注好了三贾,根据上、次、下的不同,数目也相应作出了调整;除了民夫的工钱外,就连工期和膳食所需也已经估算好了。

    这么厚的一沓黄檗纸,就算是抄也得抄上两日,更何况还要实地勘测、走访,到市上估问价目。甲库里虽有当年开凿时的旧账可供参考,不过用处极为有限——官府之中,凡是明面上的账目皆水分极大。

    姓薛的能拿出来这么一沓工料单,少说也得花上十几日的功夫,算算日子,应该是一从使府回来就着手此事了。

    这便是癞蛤蟆嫌井沿低——还不够她蹦哒的了!

    郑业的不快透过哗啦纸张的动静显示出来:“你这是先斩后奏。”

    无论是实地勘测还是估算价格,都得带着人一趟趟地往乡里跑,少不得还要各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