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赚到的第一笔钱

    而在称重过程中,王谦也知道了中年人的名字。m.chuangshige.com



    叫李广生,算半个外地人。



    从小随父亲来这边,之后改革开放,跟着父母做起了生意。



    至于更多具体细节,李广生没说,王谦也不好追根问底。



    “称完了,总共一千三百一十六斤,王谦,你算算对不对?”



    随着大半车拖拉机的洋芋被称完,李广生立刻拿着小本子递到王谦面前。



    “没错,确实是一千三百一十六斤!”



    王谦早就在心里计算过了,“这样吧,作为第一次合作的诚意,零头的六斤,我给你抹去,算一千三百一十斤的钱就成!”



    “哟,小伙子挺会来事嘛!”



    李广生夸了一句,随即从包皮里拿出一沓厚厚的钱出来,当着王谦的面数了起来。



    他的手速很快,只听“哗啦哗啦”一阵钞票的声响,就已经数完了。



    果然是长期做生意的人!



    王谦暗暗钦佩。



    这让自己来数,手速与娴熟程度,肯定远不及对方。



    “这是三百二十七块五,你数数对不对!”



    数了两遍,李广生把钱递到王谦面前。



    王谦也没有故作大度,当着对方的面仔细数了一遍。



    做生意,讲究一个当面厘清,免得事后才发现数目不对,大家心里嗝应。



    “三百二十七块五,一分不少!”



    点完钱,王谦笑着点了点头,把钱塞进了自己的裤包里。



    “明天你还能给我收多少斤洋芋来?”



    李广生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盯着王谦问道。



    “你还需要多少量?”



    王谦不答反问。



    他最不喜欢的,就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否则他先把实话说出来,对方又打什么小心思,他就会显得很被动。



    最重要的一点,



    他还想从对方口中,套出一些别的商业契机。



    毕竟大家种植的洋芋,已经进入尾梢。



    一旦把乡亲们仅剩的洋芋收购完,这桩生意也就没了。



    所以,他需要为长久做打算。



    “当然是越多越好!”



    对于他的反问,李广生虽然有些不悦,但还是如实道:“要是你能给我提供十万斤,那就最好了!”



    “十万斤,这么多?”



    王谦故作惊讶,“李先生,你们这收购量,也未免太大了吧?”



    “那是当然!”



    李广生顿时有些小得意,“我们厂虽然刚刚建起来,但每年消耗的洋芋,至少也得几十万斤,甚至上百万斤。”



    “哇,这么多?”



    王谦就像没见过世面一样,继续一惊一乍,“你们厂到底是干啥的?怎么会需要这么多洋芋?”



    “当然是……”



    话才刚刚说出口,李广生这才意识到,他似乎说多了。



    不过打量了王谦一眼,见后者满身污泥,说话又土里土气,一看属于那种有点小聪明,但眼界却极低的农村土包子。



    于是,他又放心说了下去,“我们厂是做土豆酥饼的!”



    “土豆酥饼?”



    王谦心神一动。



    他现在算是明白了。



    为什么现在洋芋季都已经进入尾梢,剩下的个头都比较小,李广生还是不太在意了。



    土豆酥饼,最大的原材料,就是洋芋。



    只要不坏,个头大小可以忽略不计。



    除此之外,制作土豆酥饼,还需要大量的玉米淀粉。



    而他们农村,别的没有,玉米肯定家家都会种。



    “王谦,你明天能给我拉来多少洋芋?”



    就在王谦陷入深思时,李广生的声音传入耳中。



    王谦恍然回神,故作深思了片刻,才说道:“如果我回去好好动员一下我那些亲戚,让他们今天再去地里挖一些,应该能凑足三千斤!”



    原本,只要拥有足够的本金,他明天甚至可以收购到上万斤的。



    毕竟以他们斜阳村